刘三姐的山歌情意,这画面要不要这么美?

刘三姐作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其能歌善唱,被称之为“歌仙”,电影《刘三姐》塑造了一个阶级立场鲜明、不畏强权、勇于斗争、聪明勇敢、能歌善唱、勤劳善良的刘三姐形象。“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刘三姐形象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离不开充满劳动生活乐趣和对美好幸福生活向往的山歌之美。


展示劳动之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在弘扬勤劳善良,劳动歌是能够直接激发起的歌谣,常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

“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篾会织萝,如今遇上渔家妹,手攀鱼网学穿梭。”刘三姐不仅跟着舟妹学织网,还与舟妹一起去山上砍柴,她砍柴是如此那么的有力、熟练。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

歌谣体现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以苦为乐,具有诗情画意之美,体现劳动人民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

勇于斗争之美

封建社会地主是剥削欺压劳动人民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不劳而获、剥削贫苦民众,在恶霸、帮凶秀才和管家面前,以歌作为无期,以高山红辣椒的形象讽刺剥削阶级,表明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别处财主要我死,这里财主要我活,平常只见锅煮饭你,如今看见饭煮锅。”

歌谣用饭煮锅和锅煮饭进行比喻,对大地主莫怀仁假仁假义、十恶不赦的本来面目进行批判。

“姓桃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材也敢对歌来。”

歌谣面对莫怀仁找来的三位秀才,秀才固然多彩才艺,但刘三姐以谐音巧妙的挖苦抨击了秀才不懂唱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体现了刘三姐的聪明才智,风趣幽默,让财主与秀才落荒而逃。

发现生活之美

生活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在封建势力的剥削压迫下,劳动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用山歌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振奋和鼓舞士气。

“买卖人:人人都讲你伶俐,个个都说你聪明,百条丝线交给你,看你怎样分得清。

刘三姐:三十三条打捞绞,三十三条绣罗裙,三十三条缝背带,还有一条打补丁。”

整个歌谣轻松、诙谐、活泼,表达了人们生活自得自乐的情趣。

“男: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女:鸭子水面打跟头,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歌谣以对歌的形式,以阿牛为代表的男歌手和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女歌手在劳动闲暇时互相斗智斗勇,增添劳动之乐趣。

追求爱情之美

壮族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至今流传着:“无论是男是女,从五岁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习俗,用山歌来表达对个人思想和感情。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歌谣体现刘三姐的内心世界,其用比喻方式表达在爱情上谁应该更主动追求,用自己的心呼唤着另一颗深爱着自己的心。

“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歌谣唱出了刘三姐对爱情的憧憬、向往,含蓄而又热烈,也体现了刘三姐和阿牛俩人内心相伴百年的忠贞之爱,真挚的感情让人感动。

“我这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在刘三姐与乡亲们的眼里,山歌就是财富,山歌能够上天入地,胜过一切,体现刘三姐与乡亲们不畏贫穷,山歌里蕴藏着各种情感之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经意间的一瞥,眼神在那一刻固定,仿佛时间不再流动,一刹那就是永恒。那一刻,因为一个眼神,我记住了一个人。 而后的...
    壶上春秋阅读 1,364评论 0 0
  • 2017年2月9日,正月十三,星期四 库房书架昨天组装完毕,有书友咨询书架价格和规格,这里说明一下。到货架店里谈...
    易品贩书阅读 1,225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