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读了一本英国人写的饮食书,内容主要是关于川菜的。
我很喜欢吃川菜。
如果上头发布文件,规定每个人以后只能吃一种菜系,我会在湘菜、粤菜和川菜之间纠结一番。但我最终很可能选择川菜。
小时候我没吃过川菜。在我们那个年代,川菜馆子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我是去了重庆念书才第一次吃川菜。
所有刚接触川菜的人,都要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花椒。
第一次吃花椒的人,总会有点惶惑不安,搞不清楚状况。嘴里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嘴唇麻麻的,舌头硬邦邦的有点不听使唤?为什么脸颊发热头有点晕?好像被人下了毒。
但是只要你过了花椒这一个槛,你就会发现,川菜确实(雀实)太好吃啦。
二
我虽然喜欢吃川菜,但是你要让我说出川菜为什么好吃,我也真答不上来,没有仔细想过。
读了这本《鱼翅与花椒》,才搞清楚了川菜的味觉密码,川味到底是什么味。
作者是英国牛津的一个美食作家,中文名叫做扶霞。
一个英国人写的川菜文章靠不靠谱?
这位扶霞女士,是个很地道的吃货。她在吃喝领域的探索从小就开始了。
她的妈妈在牛津教外国学生英语。她的学生里有土耳其的、苏丹的、伊朗的、日本的……
到了周末,很多学生就会借用他们家的厨房,煮一顿家乡菜来安慰一下自己的胃。毕竟我们都知道英国没多少好吃的……这样一来,扶霞从小就对各种美食产生了兴趣。
后来扶霞来了一趟中国,到了成都,不小心吃到了凉拌鸡、豆瓣鱼,和芹菜泡椒一起爆炒的切花刀的猪腰,还吃到了“亮闪闪的”深红色的鱼香茄子。
几个月后,扶霞在剑桥大学忽悠到一笔奖学金。她申请的项目是去成都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但事实上,她脑子里冒出来的,是凉拌鸡、豆瓣鱼、爆炒猪腰,还有那有“鱼香”味的茄子……
于是扶霞就来了成都。几个月后,她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学术研究的事情给忘了,一心一意研究起川菜来了。
三
扶霞女士是九四年来到成都的。她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成都的大街小巷,探寻各种各样的美味。一边学川味普通话,一边研究中国饮食。
不仅如此,她还到四川烹饪学校学习正宗的川菜技术。在一群四川小伙子的围观中,她操起菜刀,拿起锅铲,像模像样的炒出一盘鱼香肉丝。
所以她不仅是个理论派,还是个实干家。
川菜的食材、刀功、火候,她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钻研。
但是她认为川菜的味觉密码不是食材,也不是火候,而在于这两个字:调味。
相比中国东部地区的菜系不同,川菜并不依赖于丰盛新鲜的食材,而擅长把普通的食物做的更有味。
真正让川菜独一无二的,就是调味的艺术。
我们常说的“麻辣”味,其实只是川味之中的一种。一场精心安排的川菜宴席,绝不仅是麻辣味就可以概括的,它像是一场缠绵悱恻的戏剧:
先用适量的红油唤醒你的味蕾,再用麻酥酥的花椒调动你的唇舌,接下来,辣甜味对你的味觉进行安抚,干辣椒在放电,酸甜味让你如痴如醉,最后再来一口滋补浓汤……
四
川厨中的复合味庞杂精深,变化多端,需要厨师多年的味觉经验才能掌控得了。
比如说锅巴肉片。正宗的锅巴肉片,要达到酸甜平衡,调出恰到好处的“荔枝味”。如果调得太甜了,越了界,就变成了普通的糖醋味。
凉拌鸡要调出一种叫做“怪味”的味道来。用芝麻酱、芝麻油、酱油、糖、醋、辣椒油和花椒,这么多的复杂调料混合出一种古怪但又和谐的味道。
鱼香茄子是扶霞长久以来的最爱(我也很爱吃)。调制“鱼香”要加入泡椒,有时候来一点豆瓣酱,但一定要用葱姜蒜这“重味三剑客”。最后还要调出适当的酸甜味。这种经典的复合味,多层次、全方位调动和刺激味觉,称得上“世界上最不可抵抗的滋味之一”。
另外,辣椒和花椒可以组合出“煳辣味”:用这两种香料热油翻炒,到辣椒颜色变深,但不能炒糊,不然就苦了。调入酸甜,就是宫保味。
宫保鸡丁就是这种味道。
五
扶霞九十年代初来到成都。
那时成都还有很多迷宫一般的街巷。那些街巷是寻找街头小吃的好地方。
成都很多经典小吃都是从那样的小街小巷发展起来的。比如“担担面”(加肉臊子和宜宾芽菜)。“钟水饺”(加点酱油红油最后加点蒜蓉)。还有焦糖奶油一样柔嫩滑爽的“豆花儿”(一定要加大头菜末和炸黄豆)。
还有著名的“夫妻肺片”,据说是一对感情很好的夫妻开创的,他们挑着厨具巡梭在大街小巷,专卖这种白卤牛杂切片凉菜。
从某方面来说,这些生机勃勃的街头小吃,也构成了川菜的内在特质,自在,随性,不追求虚头巴脑的奢华场面。关键就是要好吃啊!
成都的老街带给扶霞很多美好的时光。不过接下来她就见证了这座古老城市变迁的历史。拆迁队拆掉了老房子,老街被重新改造,一座座楼房忽然之间拔地而起。很快的,这座天府之国的古老城市,就跟中国其他所有的城市变得没什么两样了。
有一条扶霞特别喜欢的街,在最后一座房子快要拆完的时候,她偷了一块写有街名的门牌作纪念,现在挂在她伦敦的公寓里。
老成都就这样消逝了,正如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一样。
不过好在味觉的记忆是长久的,它远比很多坚固的东西活的更长。只要这些老味道还在,老成都悠闲自在的生活就不会消失。
扶霞女士借用了英国诗人塞缪尔·约翰逊的话稍做修改,以表达她对川味和成都的留恋。她说:
“厌倦了川菜就等于厌倦了生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