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共同讨论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如何调整情绪的问题。其实这个话题要分很多种情况来具体分析,每一种情况处理的方法都不太一样,先做一个简单的互动,大家觉着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吗?有的家长认为呢,就是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有的认为呢,是不得已,是不想发脾气,但是控制不住,都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其实这个话题是分不同情境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呢,这个答案也不同,我们先看一下人的这个发脾气哈,发脾气是什么呀?是人内在情绪的一种表达,所以它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个是应当承认的,但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其实分两种情况,如果你发脾气是因为夫妻矛盾或者工作压力,外在的很多冲突压力导致的你的情绪发泄,情绪传达给孩子,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讲不适合发脾气,但是如果孩子本身的言行是错误的,那么你应提起而且应当把你的情绪完整地表达出来。说到这里呢,我们就明确了一个大的原则,就是我们的情绪该不该展现,关键是看动机。逐个分析,第一个为什么导致的发脾气不该给孩子展现呢,因为在家庭关系中你跟孩子的互动本身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环节,这时候如果你把你外在压力导致的一些情绪展现出来,孩子会怎样?孩子会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不知道为什么冲他发脾气,这时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产生问题,所以不应该发脾气,那么为什么又应该脾气呢?因为如果孩子的言行出现了不当,孩子本身他是知道的吗?应当是不太明确,或者说很多时候他不知道,那么这时候家长就应当通过明确的情绪表达,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今天晚上的话题就分成了两个子命题,一个是该发脾气的时候如何正确地发脾气,一个就是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如何控制自己不发脾气。
那我们先讲第一种就是该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是有效的,是合理的,父母在对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一般会传达几种信息呢,一种是生气,一种是伤心,当父母表达的是生气的时候,这说明孩子的某种言行是不当的,这时候你的生气,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而孩子心里会产生相应的畏惧心理,这样他将来在相应的事情上就不会再由着性子去犯错误,他会想到你当时的情绪反应,第二种呢,表达出的是伤心,当你为孩子的某种行为感到伤心惋惜的时候,孩子他也能感受到他能感到心疼。孩子呢,因为心疼父母,他也会避免自己不当的言行再进行重复,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咱们都知道的孟母三迁,孟子小的时候呢,在私塾里上学,有时候会很顽皮,就逃学回到家里玩,他的母亲看到了之后怎么教育他呢?子不学断机杼。他表达出了两个情绪,一个是生气,一个是伤心,生气呢,她用愤怒的方式把织布机给毁掉了,把织布的机器毁掉,这样呢,孩子产生一个恐惧,另一方面呢,如果只是表达这个愤怒,这个生气,则教育意义并不大,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孟母马上在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之后,立刻跟他讲为什么要毁掉织布机,孟母说,你如果学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最终一事无成,就像我织布一样,最后成不了成品,那不如毁掉算了,表达的是什么呢?对孩子的伤心,这时候孟子产生了什么心理呢?首先是畏惧,因为母亲的生气,另一方面呢是心疼,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情绪的一个互动,当然,在表达生气和伤心的前提就是我们说的要相互的尊重。既然我们说到,如果孩子的言行不当是可以表达你的情绪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无限制的发脾气呢?当然不是,我们应当学会如何有效地生气,这个少生优生,千万不要超生。我说的是生气,生气啊,其实对身体是不好的,这是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呢,它是可以存在,但是不能普遍存在的,就像什么呢?打一个比方就像一个植物的成长,他需要什么?他需要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风的轻抚,信息的传播。还需要风雨的历练,它需要经过这样的一个复合的环境的培养,他才能够成才,孩子也是,其中的生气,父母的情绪发作类似于大自然中暴风雨的出现,它的作用是什么?让孩子的成长环境信息更多元。那么父母怎么生气合适呢?我们分析一下生气,它的元素哈,第一个就是语言系统,这个生气的时候展现出来很多的这个成分,第一个是语言,你用的语言是否恰当,你在跟孩子表达信息的时候,是否准确,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我们看到一着急了之后,慌不择言,很多这种负面性的,比如说你这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你永远不行了,你就是个废物等等这种伤害性的语言,这就属于第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有问题,这是不恰当的,如果是你用这种方式给他生气的话,或者展现情绪的话,对这个生命是毁灭性打击。我们做过相应的采访,就是很多监狱里的少年犯也不一定是少年犯,很多是这个成年人犯罪的,我们进行这个他的这个成长历程的分析,发现早年里就有她这个父母里边儿语言系统对它的一些伤害和定义,小的时候,在人的一生中,在小的时候是很容易接受他的抚养人给他的一些定义的,这些定义如果是积极的,它可能会变成一个积极的人,朝着这个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你真棒,你这方面做的真好,他肯定会越做越好,如果是一个消极的,你是彻底不行了,永远不行,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好了,他真的会破罐子破摔变成那个样子,所以说我们要注意第一个成分就是语言系统。第二个呢,就是我们说的音量系统啊,我们一般发脾气的时候你观察一下,如果能录下来,你会发现你的音量是忽然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很多时候是变高了,其实这是生物的一个本能,这个高音往往是危险的一个信号,这种高音无论你前面说的语言系统传达什么信息,假设你用一个很刺耳的音量在说话的话,对方感受的依然是伤害,人在沟通的时候他喜欢听什么呀,相对沉稳缓和温存的声音,所以呢,优秀的主播往往是音量比较低的啊。第三个呢,是表情系统啊,就是你在给孩子传达信息的时候,孩子除了接受你的逻辑思维表达的这个道理之外,其实更多地是在接受什么呢?你的情绪系统就是你的表情吧,你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微表情传达出来的这个信息,孩子是接收到的,如果表情系统啊,你这时候偏离了教育的成分,更多的是倾向于宣泄的成分的话,孩子会感觉得到,所以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表情啊,是什么维度呢?这个周易里讲物而不言,那个物而补言哈,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一个概念叫不怒而自威,这是比较好的一个分寸,举个例子的话,就是孔子在教育他的儿子的时候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比较值得玩味,这个孔子的儿子孔鲤小的时候,趋于停就是在屋里走过来吧,孔子在做什么呢?孔子看着他表情非常认真的问他,你学习诗经了吗?如果不好好学习,你就将会不会说话,不会说出好的话,这样的孩子他听完之后。你很认真,你的认真态度会影响到他,这时候孔子的表情实质上是进入了孩子的内心,孩子呢,就是他的孩子将来怎么样,不用你去催促他,他自己就会去按照他父亲孔子的这个希望去学习相应的一些著作了。这就是不怒而威,很多时候大人在愤怒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冲突,不见得认可你的,而你这种认真的表情则是很容易进入孩子内心的。第四个呢,是我们说的动作系统,就是我们肢体语言,这个你说的什么啊?这是一方面。你的肢体语言,你是瞪他一眼,还是很凝重的看他,这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说的惩罚系统,这个处罚系统之前我们讲过,规矩感的建立就是需要什么呀?孩子提前参与,孩子如果提前没有参与,你遇到突发事件发脾气,这样孩子是有一种茫然感。这种茫然导致孩子未必能接受你的观念,所以,基于这样一个原理,我们在制定惩罚系统的时候,应当让孩子提早地参与其中,比如说我们就知道,怎样做是好怎样做是坏,大家达成共识了,然后怎么样做的时候有什么奖励?怎样做的时候有什么惩罚,都是大家一个认可的范畴,然后你再进行惩罚的时候,孩子是自然口服心服的。
总之一个原则就是父母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动怒不动气。
好,下面我们再说一下另外一种情况。
也就是你因为外在的矛盾,压力,夫妻关系或者其他的问题而产生的情绪化波动,就是不适合在孩子面前表现的部分,你如何去控制住他?
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分很多部分,首先刚才咱们聊的是外在压力导致的就是环境的应对,每个人应对外在压力的方式,或者说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个话题的话就属于情绪管理的范畴,将来有时间可以进行一个具体的沙龙,可以比较好地提升我们情绪管理的能力,如果今天简单说一下的话就是你在遇到这个压力的时候,你可以先整理一下你以往的自我情绪管理的方式有哪些,就是你怎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住,可以这个在群里发留言私信……,得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该说理论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呢,情绪除了和压力有关之外,另一方面呢,情绪与家庭的关系啊,一个人的情绪反应模式啊,往往是他的家庭系统性地存在与共生,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情绪反应模式,就是你遇到一个问题,包括你的价值观,包括你对它的反应模式,你是从哪学来的?你想一想,是不是很多是从你原来的家庭里学来的,对这个孩子呢,你看看孩子身上如果出现了问题让你很生气,就是他对事物的这个反应模式从哪里来的,你仔细分析,你发现他又是从父母这里学来的,所以说这是一种家庭系统性的存在和共生。
在这里呢,我们就看到一个好的现象,什么现象?从孩子惹你生气这件事儿上,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这个情绪反应模式,它反应出来的我们这种家庭系统性存在共生的问题,因为成人由于阅历的增长,这种模式更容易被掩饰隐藏起来,而幼儿呢,这个幼儿他的情绪反应模式比较直观,我们通过孩子可以借他做一面镜子,发现我们自身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利方面。这个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哈,因为这个人格呀,它是具有稳定性的,所以呢,不管是你发现了在面对外在压力而导致的这种应急反应模式存的问题,还是你发现了在这个你的情绪反应模式中存在的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问题。这两个方面呢,都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调整的,就是一方面是个人的人格的完善和调整,另一方面呢就是家庭关系,可以通过家庭治疗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说有问题及早发现,不用担心一定能解决的。以上就是讲的我们在控制情绪的几个方面,如果还有什么具体问题可以发文字也好,发语音也好,我们具体问题具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