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是指男方为了能够顺利结婚,用自己的姊妹交换新娘,自己姊妹同新娘的兄弟结婚,象这种婚婚,我们那地方叫棉花换纱。例如,邓家把女儿许配给李家儿子时,就商定李家应把女儿嫁给邓家的儿子。
小邓和小李是换亲结成夫妻的。小邓是我村村民,小李是邻近村的,两个村庄并不毗邻,小李能嫁给小邓,全依赖小邓大姨,是她做媒撮合了两个家庭的两桩婚姻。小邓的妹妹嫁给了小李的哥哥,小李家才同意将她嫁给小邓。小李哥哥手有残疾,只有一只手臂,据说是小时候村里修水库的时候被雷管炸掉的。小李说哥哥能捡回一条命算是幸运的了。落下的残疾给日后的结婚成家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在农村一个男人没了手臂,就等于丧失了劳动力。托媒人找对象多次,都没有结果,年龄也越来越大,找对象越来越难。小邓这边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小邓虽没有残疾,但长相不好,又黑又瘦。在我们村他的家庭经济状况是极差的,想要找个对象也很难。小邓没有找到对象,家里也不敢将妹妹嫁出去,眼看着两个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小邓的父母越来越着急。小邓的大姨在邻近村,对两家的情况都很熟悉,为了撮合外甥的婚事,遂将有意促成两家换亲的想法告诉小邓的母亲。起初,邓母不同意。考虑到家里就小邓这根独苗,如果结不了婚,邓家这一“脉”就断了。家里商讨再三,才决定换亲。出嫁那天,邓母和女儿哭得天昏地暗的。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母亲是舍不得女儿嫁给一个残疾人受苦,女儿心里也不情愿嫁给一个残疾人,却又无可奈何。小邓心里清楚自己欠了妹妹的情,此后的日子里凡是妹妹家需要帮助,就算放下家里的庄稼不种,也要先帮妹妹。但换亲以后,两个家庭都生活得很幸福,小邓的妹夫虽然手脚有残疾,但凭着父亲是村里大队书记,在当地开了第一家百货店,赚的钱不比那些外出务工的人少,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小邓是泥瓦工,进了一家建筑公司,那几年镇里正搞新农村建设,建房修路不断,活儿不断,也干得不错。另外,媳妇小李也给邓家添了孙子,两个家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夫妻感情也很恩爱。
从这个换亲案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 换亲行为是单身汉家庭和个体为了达成婚姻,而不得已采取的策略行为,从双方家庭而言,则是一种共赢。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换亲中受益者多是男性,而受损者多数为女性。小邓的妹妹嫁给一个残疾人,虽然内心不愿意,但面对家庭压力不得不服从。然而, 时过境迁,当下的农村的婚姻缔结中,男女两性主体地位的崛起,特别是女性对于婚姻决策权的掌握,使得换亲的发生率极低。中国农村在经历了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后,即便那些边远地的村落,父权制也已经开始衰微。不排除一些家庭,在单身汉儿子无法结婚成家之时,仍然会考虑用女儿来交换儿子的“婚姻”,但女性在婚姻决策中主体地位的崛起,强烈地扺抗着家庭权威对于个体婚姻做出的安排,让这种婚姻策略越来越难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