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和不同的人,在聊天的时候,常会听到一个词儿:天赋。
印象深刻的是,上次和姑娘聊天,她也在说天赋,她和我说,班里有几个同学画画特别好,真的好有天赋。
这些天,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些问题:到底什么是天赋?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到我今天早上,重新听了一次成甲老师在得到上《每天听本书》栏目里解读的《刻意练习》,对这些问题又有了新的答案。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到这样的观点:潜能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可以通过通过有效的刻意训练,创造天赋。
在这本书里,说到了一个案例,美国建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水平很有限,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了不起了,但他又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叫《观察家》的杂志,他发现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非常高,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漂亮的文章。但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他反馈。那怎么办呢?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文章的写作方式,最开始是他去模仿,他们怎样措辞呢?如果我自己写这句话怎么写,我写的方式和他比较,他的好还是我的好,为什么人家的会更好。
在用词提升之后,他还是感觉文章哪儿不对,就注意到,原来自己的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逻辑也不对,所以他又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段落打断,自己重新梳理,我写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人家作者为什么有不同的顺序呢?在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案例。
也因为这个案例,对于写作这件事,我有了新的理解。我不再认为写作是只有对文字敏感的人才能进行的活动,在我看来,写作是一项技能,一项需要带着问题思维而进行有效刻意练习就能够培养的能力。
这一年,因为遇到很多同伴,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也看到很多对写作感兴趣的朋友开通了公众号,随着阅读文章的增多,我就更加坚定的认为:如果有强烈愿望想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 随心所欲的写,培养起自己写的习惯。但一定保持每天都有输出的能力,就像粥佐罗曾说,非职业写作者建议每个月写5000-10000字,职业者至少是它的5倍。一个人如果想培养自己写作能力,还是需要保持一定字数的持续不断的输出。
二 当已经养成了每日输出的习惯以后,需要带着问题去输出。因为惊魂一刻阶段的自由输出就会陷入一个瓶颈期,比如陷入不知道写什么选题的困境,写作没有方向等等问题。我觉得有协作问题的阶段,也是成长最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问题,借助各种力量去解决自己的写作问题。
三 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区,有意识的去找对标对象,去学习,去模仿,去创新,然后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在模仿里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最终达成自己的写作目标。
总结·如果把写作当做一种技能,那么技能在强烈的信念下,就是一件通过学习和有效的长期刻意练习,而能完成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学习不了,不是没有坚定的决心,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麻木的重复。
我想,写作是一种灵动性的技能,想拥有这样的能力,需要想做,用心做,持续做,才可能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