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络推荐,便顺手添进影单,今日闲来无事,略花3个小时,坐着安静地看完了。
看到一半,想法千丝万缕,到剧终阿黛尔黯然离场时,却只能怜惜她的蓝色背影,渐渐远去。
看完后,我在思索这几个问题:
这世界上有完美的爱情吗?
爱和欲能分离吗?
能永远维持激情不孤独吗?
第一个问题:这世界上有完美的爱情吗?没有。哪怕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也要面对油盐酱醋婆媳关系激情退却。阿黛尔第一次见到蓝发女孩艾玛时,新世界的大门虚掩着,向她透出一丝光亮,让她好奇又紧张。当深入接触时,艾玛简直是个完美恋人,同她谈哲学,谈萨特,为她画像,给她高潮,把她介绍给父母朋友,“爱情三角理论”中,亲密、激情、承诺都有了。然而时间久了,阿黛尔的温婉居家,从白月光变成了粘在衣襟的饭粒子;艾玛的博学和社交,也在阿黛尔的心中引起了嫉妒之火和孤独之海。优点总会变成缺点,没有吸引不会有爱,有了缺点让人厌倦。
分手不只是因为不忠,更意味着两人不能从对方那里获取生命的动力。简而言之,我不需要你了。
第二个问题:爱和欲能分离吗?这是阿黛尔和艾玛直接分手的直接原因。得看情况。比如阿黛尔出轨是因为孤独。在性观念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约X软件层出不穷,很多人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了满足,并且一夜过后,再无交集。这是有欲而无爱。说明爱欲可以分离。但是仍然有些人宁可忍着身体需要而忠于情感,比如和前女友复合的艾玛。爱欲合一是唯一的一种满足,别的只能称之为忍受。
第三个问题:能永远维持激情不孤独吗?这也是阿黛尔和艾玛直接分手的间接原因。我认为不能。万事万物都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激情本来就是峰值,怎么可能不回落呢?而回落到的,才是两个人的真实状态。
另外,影片中充满了大量的对比,很有意思。
初恋男友托马斯是个同龄高中生,有着这个年纪相称的害羞和幼稚。而艾玛特立独行的蓝头发,深情迷人的蓝眼睛,笑起来爽朗而有侵略性的美,实在勾人!更不要说艾玛能理解她,和艾玛在一起,阿黛尔是自由和坦诚和开放的。应该说初期,她很享受两个人的关系。
但是后来艾玛”变了“。
从开始的伯牙子期,后来艾玛成了别人的钟子期。不只是艾玛的高山流水,她的整个圈子都说着阿黛尔听不懂的高雅艺术。阿黛尔只能为大家默默准备意面。她们不再讨论萨特,转向讨论有一百个萨特那么远的席勒。阿黛尔像是特效,从淡入转为淡出。
不止精神上的隔阂,一开始的如胶似漆(见面就是啪啪啪)——一百零八种姿势(尺度太大了)到后来的同床异梦,连一个吻都吝啬。
包括阿黛尔的教学风格。前后差别也特别明显。在恋爱中的她,温柔和善,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起特别温暖。小朋友到一年级各种调皮捣蛋,事业上的困难也反映了生活的挑战,年轻的阿黛尔抛弃了过去的柔软和稚嫩,架上眼镜,被迫成熟。
开始的阿黛尔是懦弱的,不敢向父母朋友坦诚同艾玛的关系(一开始同学的态度和父母的对话就印证了这是一个传统苛刻的环境)。后来为了挽回艾玛,公然在咖啡馆勾引艾玛(虽然不露点但是尺度依旧很大!并且艾玛换咖啡的细节好评!)
阿黛尔受邀请参加画展,来时充满复合希望的粉红色幻想,特地穿上象征艾玛的蓝色连衣裙,结果看到满墙现女友的画作(各种姿势和表情),而自己的画被加工得平平不再有独一无二的张力,迷惘而失落,终于仓皇而逃。
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本来过着普通的生活,却被叛逆的蓝头发打乱了人生。只是怜惜她,要用多久才能治愈这场失恋。电影的核心不在同性的爱恋,是在探讨青春期的爱情(这么一想同主题秒杀了国内所有同题材的青春片= = )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角度和细节,在此不赘述。
不敢说这部电影在高度上超越多少,能引起思考的都是好电影。
致敬所有愿意为弱势群体发声的电影(百合大法好)!(顺便推荐《看不见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