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极致创客》
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万物互联的时代,人工智能正掀起一场影响深刻的技术革命。
谷歌,苹果,BAT,华为……巨头们纷纷布局人工智能。有人猜测,互联网+过后,我们可能会迎来机器人+。
听到这个消息,爸爸妈妈们是时候该把孩子们的布偶和玩具车扔掉了,赶紧给他们准备一批机器人教育吧。
机器人教育凭什么征服全世界的孩子
没有孩子会拒绝拼装模型,而且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自己说什么,它就做什么的“听话”的机器人。
机器人正是为这个梦想而生的。相较于普通的拼装玩具,机器人拥有和人体相似的“大脑”,由拼装单件组成了机器人的“肌肉和骨头”。其中包括了智能+可编程控制器、电动马达、红外感应器等,让机器人有了驱动其行为的“意识”。
孩子需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机器人,并进行“编程”、输入指令,使机器人完成设定的动作。不要小瞧这样一个“拼装玩具”,正因为在儿童智力开发的教学中,表现有异,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必购清单上的一项。
而激活它的,正是孩子的想象。如果你想让机器人在你面对袭击时挺身而出?没问题,机器人配备了灵敏度极高的红外线感应器,能够探测各种物体,你只要通过编程引导,它就可以给出任何你想要的反应。
让高大的编程成为孩子的日常
积木机器人在国内兴起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但很快的,机器人培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成为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协调能力的教学启蒙类课程中,最受欢迎的选项。
独特的课程设置体系
3—5岁:以启蒙智力为主,锻炼孩子大脑和动手的协调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8岁: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力学、电磁学原理
8岁以上:学习电脑编程。
让孩子们早早体验基础学科的神奇和乐趣
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积木机器人,孩子能无意中需要运用数学、物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规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加机械公民的机器人学习和比赛需要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计划制定和执行和操作……我们的孩子太知道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个体,但学校却不大给他们机会,去组建和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更不用提成为leader。
尤其在机器人竞赛中,团队合作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机器人课程并不仅仅是告诉孩子“要合作”,而是让他们体会到“为什么需要合作”,而包容和尊重这样的品质,才是超越一切技艺,最应该被孩子学习的能力。
希腊机器人大师瓦西里斯曾描述过自己的经历:“我的女儿就是通过机器人学会了乘法和除法,而不是在教室里,她为了让机器人跑得更快或更慢,练习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用,算出数据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