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课按课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整理复习课来定位的,练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之多。因此,它是很重要的常规课,但对于这样的常规课,无论是出去学习,还是校内教研,对它的研究都很少涉猎。
我们在上公开课之所以都避免上练习课,一是觉得会无趣,因为练习的都是孩子知道的东西,孩子很难在课堂上有创造性,难体现知识从不会到会的一个过程。二是练习课的题不好设计,重复性的没有新意,难度太大的又觉得不好把握标准,所以就我而言,目之所及看到的好的优秀的练习课的课例非常少。本周学校开展“练习课怎样上”的研讨,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场及时雨。下面就听的三节课和鲍老师的讲座来谈谈自己对练习课的新认识。
一、 好的练习课在设计时是有一般教学结构的
在以往的认识中,我觉得练习课的第一目的就是处理新授中遗留的问题,其次处理书本后面的习题,以练为主,课堂的大容量是练习课的主要模式。通过三节课和鲍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练习课要有以下的结构。
1、 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新授课中我们特别强调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具有承重墙的作用,在平时的练习课中我们却很少用情境,其实,在练习课中情境同样重要,因为数学是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数学中的很多题都来源于生活,都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合适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也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相结合,强化认知
练习课一定少不了一定量的习题,习题的设计我觉得一定少不了这两种类型,基础题和变式练习。基础题除了查漏补缺,还有个重要的功能,让班里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够对数学本质认识的更深,让学困生能知道怎样利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这两种题型出现的比例笔者认为最好是1:2,出现的方式最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先基础再变式,体现知识出现的层次性。
二、 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一节好的练习课,最后要有一道综合应用题,这道题可以是以多个问题出现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一个问题,但应用多个知识点解决,那一种类型其实都是为了检测学生是不是把知识内化与心。题型的水平也体现了老师对教材把握的水平,我们不能局限于数学书上的题,我们一线老师要具有创造性,要会设计这样的习题。
三、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一个知识点后面的练习课,一定是就这个知识点的内外拓展的习题,所以,大量的练习后,线性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的教会学生怎样去总结,怎样去提炼,让孩子明白看过森林后,也能看清一棵树。
有了这样的认识,可以指导我们怎样去设计一节练习课。但一节好的练习课要想上的成功,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能有提升,则离不开我们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还要注重课堂。
二、好的练习课在实施过程中要心中有纲,眼中有生
1、心中有目标
练习课要和新授课一样,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已经有目标了,但在具体的课堂上我们要时刻记得你要达成的目标,避免拔得太高,让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机会,把课堂变成几个优等生和老师对话的课堂。笔者曾经在教学《表内乘法》时,教学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在教学3×5时,看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就开始渗透倍的知识,最后,就变成了几个优等生的对话,而其他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忘记了目标。
1、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练习课中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从基础练习到变式练习,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就无法提炼知识点,更做不到举一反三,所以我们在出示要解决的问题后,应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统一意见,最后在全班交流,教师作为主导者,要注意留够独立思考的时间,重视小组交流的效果,师生互动时要让优生憋住,给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表达的机会。在这三节课中,张晨老师的《解决问题练习课》和邓沂鑫老师的《周长的练习课》都做的很好,很舍得给学生留足时间去思考,在交流时也做到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做到机会平等。
2、重视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环节应该是问题-----解决----衍生出新的问题——再解决,所以老师要重视课堂问题的生成,要有超远目标,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作出调整。
本次研讨活动,让我知道了,一节好的练习课需要老师在设计时有目标,在实施时有规划;不但重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更要体现课堂的和谐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