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来西藏的人自然而然就有了一颗悲悯之心。也有许多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带着赤子之心的热忱。
2013年第一次进藏区的时候,我也一样。小孩的笑容纯真,眼神清澈,脸蛋脏兮兮,衣服穿的那样少,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如此艰难。于是生出许多怜悯之情,碰到小孩给糖似乎成了来西藏固定的传统。
后来回到城市,看城市的小孩。其实他们拥有一样的笑容和一样的眼神。如果给他们糖,他们应该也会一样的高兴。可是为什么没有怜悯?原来是因为物质环境。环境让我对人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今年第二次进藏区,前两天有一幕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例给小孩发糖,发文具,然后照相。起初都是一些小小孩,大家领完东西,然后照相。过一会来了两个稍大的孩子,领完东西说"来照个相",他们很害羞摇摇头,慢慢往后退。许多人没有注意这个细微的"拒绝"。孩子细腻而敏感。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也许明白,我们是在怜悯他们。
当下突然感到我们有着悲悯之心却忘了尊重。我们甚至都没有想过"他们愿意被拍照公之于众吗","你们生活在这里觉得不幸福吗",也没有想过"他们愿意被怜悯吗"。
那年大地震的时候,总有记者很难过的问灾民"家人还在吗?想念他们吗" ,带着深切的关心。被问的人只留下无尽的沉默。有人评论说每一次善意的关心都在挖他们最深的痛。
自发公益的不止我们,有爱心的人总是大多数。走了一批还会有另一批。每一次的赠与都在提醒他们"你们生活的太艰苦"。
有人说孩子哪有那么多想法,都是很天真的。是的,孩子什么都不懂,甚至还不懂的说"不"。那么他们父母呢?我们也没有问过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种怜悯。换个角度,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接受一波又一波援助,然后拍照公布,也会心里不安吧。不能因为他们还没有接受现代化的文明就可以不尊重隐私。
想起许久前看的某个访谈节目,里面那个母亲连生两个小孩都患有"地中海贫血",孩子不停输血排毒来等待合适的换血血源,耗费大量的金钱。母亲说"我从来没接受任何捐助,每天起早贪黑拼命赚钱,让孩子有希望。" 这句话说的铿锵有力。
自古以来许多父母都愿意为了孩子不顾一切奋斗,为何他们不能?是我们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们的父母无法拼搏出好的生活于是伸手援助。这不是悲悯,而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从古至今,自然条件逼着人类改变,为生存而奋斗。生命是平等的。西藏这片土地的艰苦,自然孕育着同样坚韧的人民。
也许99%的藏民希望被援助,哪怕只有那么一点"不愿意"都应该被尊重。无限的悲悯并没有尊重那些本来想靠自己拼搏的人。悲悯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不凭自己的想象。我相信那部分说"不"的人才是真正能改变西藏生活的力量。天助自助者也。
最后,写这篇文章是自己两次进藏区的感悟,不针对任何人和事。仅以此提醒自己平等的看待每一个人,将尊重放在悲悯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