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一、理论
第1章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 科技日新月异,但是我们的很多技能和组织却严重落后。随着智能机器的不断改进,机器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异逐渐缩小,雇主越来越多地选择聘用”新机器“而不是”新人类“。而只有人类可以做的工作也遭遇了问题,通讯和写作工具的发展使远程工作史无前例地方便,促使公司将关键岗位外包给行业中的翘楚,本地人才的失业率便会极高。
思考:科技的发展在翻天覆地般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尽管如此明显,但是人们却以”意料之中“的态度接受了这些变化。也许是变化之大以致人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或者人们是意识到后束手无策地选择了”鸵鸟“策略。无论何种原因,都说明了科技发展与人类智慧间存在的巨大鸿沟,聪明的人应该做些改变了。也许我们需要一场新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实现新的思想解放,从而弥补科技与思想间日益扩大的裂缝。
- 三类在智能机器时代处于获利一方的人
- 高级技术工人:擅长使用智能机器,并具有创造性。
- 超级明星:全球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个体要与行业中的超级明星竞争。
- 所有者:拥有资本可以投入新科技、促成大重组。
- 成为赢家的两种核心能力
-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 区分了专家和普通成年人的因素——刻意练习,核心要素如下:
- 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
- 你能得到反馈意见,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
第2章 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 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可视的忙碌,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方法证明自身价值。
思考:由于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无法明确量化,但是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就出现了本文所述的”忙碌代表生产力“倾向。这种指标对于工业时代的生产能力的判断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当代,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伪努力,伪勤奋,桌面显示和脑中所想根本不一致。这也说明了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间存在的代沟,迫切需要新的智慧。
- 知识工作并非生产线,从信息中提取价值的行为往往并不忙碌,也并非靠忙碌支撑。
- 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不再平衡新增效益和新引入的问题之前的关系。我们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而不用再做探讨。
第3章 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 熟练管理注意力是优质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几乎改善人生各类体验的核心。这种理念与大多数人的认识相悖。我们倾向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所处的环境上,认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 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
- 游手好闲是万恶之源。当你失去关注点时,头脑中不会想着生活中的好事,而会纠缠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准则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 意志力是有限的,会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
- 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因此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 确定了极端重要的目标之后,进一步需要衡量自己的成功程度——引领性指标。衡量指标有两种: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滞后性指标用于描述最终尝试改善的方面,但它的问题在于它出现得太晚:拿到滞后性指标的时候,致力于实现这些指标的表现已经成为过去。引领性指标则将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
准则2 拥抱无聊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
抛弃“任何益处”思维定式,采用更加深思熟虑的“手艺人“哲学:
”任何益处“思维:一旦发现使用某一工具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就会觉得有足够的理由使用该工具。
“手艺人”哲学: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是面临两种思维方式而选择了”任何益处“思维定式,往往是无法看到某一个工具的害处从而使”手艺人“哲学退化成了”任何益处“思维,比如人们普遍采用的网络工具,人们不是只看到了它的益处,而是因为没发现它的害处,所以才心甘情愿使用。
- 面对诸多工具做出决策时的策略:
- 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目标清单。
- 列出为实现每一个目标而需要的两到三个重要活动。
- 思考当前使用的工具,利用之前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该工具,思考其对对你参与关键活动是何种影响。
- 关键少数法则:最重要的20%左右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结果成因中的诸多因素并不是地位平等的。
思考:面对影响力不同的诸多因素,我们显然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到最重要的因素中,但是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使人迷惑的工具,我们很难判断其对我们的影响。这时,所需要的仅是短时间的深度分析,思考其所发挥的作用,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还是毫无益处可言。
- 放弃使用一款网络工具的逻辑是放弃它所能带来的小益处,转而致力于已经知道的可能带来更大益处的活动。
- 社交媒体工具并不见得如广告中说的那样是当代互联世界的血液、它们只是产品,由一些私人公司开发,投资巨大,营销精心,最终的设计目的是虏获你的个人信息和注意力,将其卖给广告商。
- 如果你想抵御娱乐网站对你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
准则4 摒弃浮浅
- 深度工作要求你尊重自己的时间。要做到真正尊重时间,一个不错的开端:提前决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