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个大文学家叫袁枚,少有才名,擅写诗文。
二十出头,就高中进士,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担任任县令,为官期间清廉勤政,颇有声望,但一连七年却只是个县令,面对仕途不顺,他决定辞职。
当他发现官场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时,他毅然决然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在辞职前,他在南京买了套园子,名叫“随园”,因为是低价购入,买来的园子杂草丛生,袁枚辞官后的那点积蓄都砸在了整修这座园子上。
辞官后的他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没有了俸禄他开始自己养活自己,开启了财务自由之路:
收房租:花大笔钱买来并装修好的随园,将里面的土地出租出去,赚取一笔房租。
写作出版:当时袁枚是个才子网红,追随者众多,他写的散文《随园食单》《随园诗话》在当时是绝对的畅销书。
自由撰稿:只要钱到位,偶尔写写软文、墓志铭。
办补习班:一身才华不授予人实在浪费,开办补习班,而且收了大量女弟子。
有了钱赚,袁枚的生活怡然自乐,随园四周不设墙,人人都可以来免费参观,成了清朝时期的打卡圣地,袁枚作诗写道:
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正因为此,袁枚的声望和影响力也逐渐扩大,成了颇具人气的网红博主。
他游山玩水,做旅行体验师,在园子里种花养鸟吟诗作赋,并且还乐于研究美食,这么说来还是李子柒的祖师爷,他所写的《随园食单》就是一部文艺食谱,记录了人间美食,令人垂涎三尺。
袁枚做事追寻本心,不随波逐流,而且在当时看来有一些另类,他开设的私塾招来大量女子,推动女子文学的发展,主张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女子改嫁。
在伦理纲常盛行的年代他这种行为不伦不类,受到了世人的指责和唾弃,称他: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可袁枚从不在意别人怎么说,一直随性而活。
袁枚在男女之事上也全然不把封建礼教放在眼里,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他却显得放浪形骸。
在《随园轶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
年近古稀之时,袁枚依旧自在独行,他用了十几年周游全国,从天台、思明到黄山、庐山,远到岭南地区,拖着年迈的身躯,累的时候放松下老胳膊老腿儿,沏一杯茶,作诗道:
且倚松身当床卧,更折松枝把苔扫。
袁枚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就如同他给自己的园林起名“随园”一般,随性是他的生活信条,我们现在看来,他的思想是超越他所处的时代的,而正是这种生活态度才让他如此可爱。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用今天的话来说袁枚就是有着有趣的灵魂,爱生活、爱自己、爱文艺、爱山水,不随波逐流,不遗世却独立。
后人喜爱这位大文学家,一方面是喜欢他的诗词,更多的是喜欢他的真性情,面对人生时的生活方式,即使自己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也依旧活得漂亮。
读到这,想必你还能想起一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随性洒脱,一样的吃货。那就是一代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颠簸,仕途不顺。然而在不顺的生活里,我们总能领会到他的乐观豁达。
失眠的他会拉着好基友跑到山林里,用牛粪考山芋。
他冒死也要吃河豚,尝尝人间美味。
他说只要能够每天吃一百颗荔枝,天天被贬也愿意。
他端着白鲈鱼,制作青团饼,跑去找同事喝酒。
他的一生三番五次被贬,而他的吃货之旅也正是在贬官的时候。
在黄州,他发明了东坡肉。
在海南,他狂吃海蛎子。
在惠州,他发明了羊蝎子。
尽管面对生活疾苦,苏东坡的信条就是:吃饱喝足后,人生就美好了呢。
苏东坡的吃,也是他是思想和悟道,在《浣溪沙》写道: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沏上一杯乳白色的好茶,伴上一盘新鲜的山间野菜,人生在世,最有味道的不过是这一份清淡的欢愉。
这是苏东坡经历种种人世复杂后悟出的生活哲理,是一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思想境界,回归朴素自然,大道至简。
他是先悟到了“清”,才感受到了“欢”,因清而欢,因为至简清淡,对欲望、苦难、荣耀的释怀,才感受到了人生的欢愉和明朗。
在经历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虽有官职但无俸禄,过得贫困潦倒,于是他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播种耕种,和农民一起生活。
不论在哪,苏东坡都会去发现乐趣,发现生活,有时他会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宋代严禁私自宰牛,严禁半夜十二点后进城,他有时晚上跑到城外,和小伙伴们喝酒玩乐,有次喝到一半没得吃,有个小伙伴就把自己家的牛偷偷宰了烤肉吃,喝到酩酊大醉,城门都关了,他们就翻墙回去,屡屡不守礼法规矩。
为了养家糊口,苏东坡要去沙湖购买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沙湖途中遇到了大雨倾盆,人们都纷纷躲避,同行的人都觉得下雨淋得好狼狈,而苏东坡却不闪躲,从容淡定,天气转晴,他也被淋成了落汤鸡。
于是写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世事沧桑,草木变化,人生的风雨晴朗,回头望去,一切都无所谓了,逆境中,他乐得接受平凡的生活,始终能将贫困的生活过的生趣盎然、逍遥自在。
宋朝起,苏东坡就被千万人称之为偶像,清朝时,袁枚就是最火的国民网红,无数人喜爱他们,追星其实也是在追自己,为自己找到一个向往的人,渴望成为的人,我们追求他们,实际上是在追求内心的渴求,追的是自己的影子。
他们率真,听从内心的声音,载歌载舞,自得其乐,大风大浪时,一笑了之。
明代文人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写道:"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翻经、看山、临帖、刻竹、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
我想,不论是身处何方,处境如何,都应在生活中找寻乐趣,这才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他们的眼中,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生短暂,何不旷达?安于平淡,将日常的生活过的有趣自在,不枉此生,将是我的追求与活法吧。
小皓推荐:
1.《随园食单》:袁枚著作,将饮食变为大雅学问。在蔬饭之间,写生活态度,文字清爽可爱。人生不过几十年,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讲究。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等,共十四单。
这本书的价值却不仅是食学的,还有将生活哲学和美学融入一粥一饭,可以带给你我用心生活的生活观念。
2.《苏东坡》:央视大型纪录片,每一帧都带着中国古典美学,讲述苏东坡生平故事,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
看这部纪录片时我几经落泪,深感苏轼的智慧和胸怀,只叹为什么只有6集,远远不够满足啊,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