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个在职场环境中火热的闪着光的词,多少人都在强调执行力,多少人都想拥有超强的执行力。
原本我以为,在执行力训练方面,只要掌握提高执行力的两个强大工具--smart原则和pdca循环就足够了。
但是,在践行的过程中却发现,影响执行力的还有另外一个很强大的因素——情绪态度。
有时候,一早上刚睡醒,没什么精神,没吃早餐,整个人很无力的时候,执行力是高不起来的。
有时候,自己的心情很沉闷,啥都不想做,这时候,执行力也是高不起来的。
在这些时候,即便手中掌握着强大的执行力工具,却因为自己的内心本身就不愿意动,这个工具也就无勇武之力了。
所以,在正式进入一天的工作状态之前,可以给自己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或者收拾一下自己的办公桌,整理好心情。
在好心情的前提下,执行力工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天先写smart原则,明天写pdca循环。
原本,smart原则是目标管理工具,pdca循环是计划管理工具,能够结合二者使用,就会形成强大的执行力。
Smart原则的五个字母分别是五个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代表: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ime-based(有时间限制的)。
这个原则源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及心理学教授洛克,因为是来源国外,所以国内有不少译版,主要意思大同小异,所以若是见到其他版本,也不必纠结谁对谁错,谁好谁坏,中心思想总是相同的。
引用刘润老师的解读,smart原则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一千个人心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变成同一个。
如今看来,其实这里头,也有共同目标的意思。在组织中,在管理中,共同目标不可谓不重要。
我喜欢用减肥的例子,来说明smart原则如何使用。
“我要减肥”和“我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通过运动的方式减掉10斤”,这两个都是目标。
但仔细看却发现,这两个目标又非常不同。
我们身边平时经常喊着“我要减肥”的朋友,或许在喊的时候,这个目标就只是一句口号,为啥?
目标不明确就很容易沦为口号。
而后者呢?显然相对来说,是个更好的目标。这个目标里,就包含了smart原则。
S,具体的:10斤这个目标相对来讲,还是很具体的。
M,可衡量的:10斤这是个非常明确的数据,数字是可以衡量的。
A,可实现的:这是10斤,不是20斤,不是30斤,努努力,三个月时间瘦10斤还是可以实现的。
R,相关的:这个目标与我们要减肥的这个目标显然是相关的。
T,有时间限制的:3个月,很明显的时间限制。
所以说,即便是这短短的一句话,不一样的表达结果会很不相同。前者容易沦为口号,而后者则更容易变成行动。
联想到平时的工作,其实也是一样的。
有时候,我们总说没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其实很多时候,管理者在传达指令的时候,就不明确。尤其是在具体的和有时间限制这两方面。
比如说,我们在会议过程中,提出一项提议,然后管理者在会上有安排了,某某某,你来负责这个事情。
那如果这个事情不跟进的话,其实后面很有可能遥遥无期,不了了之。
为啥?因为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时间的限制就会缺少一种紧张感,对任务的重视程度自然就会降低。
又比如说,某位管理者发布一项任务说:小王,等会儿会有重要的客人来公司,听说这客人喜欢吃糖,你下去买点糖做点心。
小王答应了,蹭蹭蹭去便利店买糖,看到形形色色的糖,犯难了,哎呀,口香糖、泡泡堂、棒棒糖我该买什么呢?
于是,小王就根据自己经验猜测,应该是口香糖吧,成年人谁会喜欢吃棒棒糖和泡泡糖啊,他买了几盒新式的口香糖。
可拿到管理者面前时,管理者一皱眉,指着垃圾桶说:“扔了扔了,你怎么办事的,我叫你去买糖,你怎么买口香糖了,是棒棒糖,棒棒糖。”
小王内心腹诽啊:“自己不说清楚,还赖我买错了。什么人呐。”想到便利店那么多口味的棒棒糖,小王长了个心眼,先确认一下:“老大,什么口味的棒棒糖啊。”
这领导者愣一下,然后说:“橘子味的”。
这样,小王才买到了正确的糖。
把这个糖换成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我们在职场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可若是管理者在最开始就能用smart原则来发布指令,小王就不会反复跑,浪费时间了。这里浪费的还只是时间,在现实中,很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若是小王在最开始就能用smart原则来与管理者确认任务,小王自己也就不会反复跑了,可以做到向上管理了。
往期文章:管理小白的进阶之路--初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