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别做农村人

(1)

虽已入伏,清晨,风却仍带凉意,街头少了许多喧嚣,行走其中,看绿树成荫,听枝间鸟鸣,宁静而惬意。

路边有几辆瓜车,三三两两围着行人,依然是手扶拖拉机,上面堆满西瓜,几十年间,城市乡村,它的身影从未消失,外形一如既往,噪音与黑烟是它的标配,驾车之人也是始终如一的打扮,很少有人会认真观察他们的容貌,只是在记忆里留下一些模糊的影子,衣服是陈旧肮脏的,面容是黝黑缺乏表情的,头发是散乱枯黄的。所以,眼前的一幕,总似曾相识。

这是一对夫妻,妻子穿着长袖,一脸的倦容,凌晨早起,一路风尘,只为赶在城管到来之前,多卖些西瓜,他们与今日繁华的都市盛景总是无法相容的,但又始终不能被赶尽杀绝,于是,随着太阳的移动,在热闹的城市里,与城管们进行着永不消逝的敌进我退的游戏。

卖瓜女面容疲惫,脸色暗黄,但依然能推断出不过四十岁左右,只是,常年的风吹日晒让她的皮肤更快的老化,而廉价的服装,走形的身材也让她们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更显沧桑。

几个城里人正挑挑拣拣的买瓜,“怎么还那么贵啊,昨天还是6毛,今天可就7毛了?”“就是,自己家种的,便宜点有啥啊,薄利多销嘛。”“你这瓜甜不甜啊,不甜我们可不要”“对,杀开一个让我们尝尝呗,那么小气干嘛?”

于是,手起刀落,红红的沙瓤呈现在众人面前。旁边之人一人分一块品尝,一边议论“吃着还不错啊,别就这个瓜甜,咱买回家就不甜了。”“就是,这卖瓜的光挑好的让咱们尝,如今这农村人,心眼可多着呢。”“卖瓜的,给俺挑几个好的,回去是生的,我可还给你拿过来啊。”

众口喧嚷。一阵讨价还价之后,六七个西瓜被装进蛇皮袋,“你给我送回家吧,这么沉,我可搬不动。”于是,只见卖瓜人猛一用力,将这几十斤瓜扛上肩头,扶正了袋子,大踏步向前走去,他的腿吃力地弯曲着,脸色太黑看不清是否因用力而发红,手臂扶着瓜袋,上面青筋突起。后面一摇一晃跟着买瓜的老太,“哎,我们家可在六楼,你走一会儿歇歇吧,可别把瓜摔坏了……”

(2)

夏天的早上,这样的情景似乎每天都在上演,只要你起得足够早,总能看到。而有时,你还会在路边树下,看到一张破席,席上有一床看不清布料颜色的被子,里面睡着一个半大的孩子,陪着父母一起进城卖瓜,那伸出的腿和脚上,尽是一道道的黑灰,而旁边不远处,就是一家快捷酒店。

同人总是不同命。没有任何选择的,投胎到中国的农村,总是要多流多少汗水,多付出多少辛劳,而同时,却得不到同胞应有的尊重,承受着许多不该承受的委屈。

同乡的一位亲戚,打电话说中招成绩下来了,孩子考了三百多分,想去县城上高中,让找找熟人,花点钱送孩子上学。他自己正在北京干建筑,每天5点半起床,中午11点半休息,下午2点半开始,6点半下班,每天如此。正是三伏天,新闻里不停调侃着此时上蒸下煮,洒上孜然葱花人就可以出锅了。有人在空调屋里一边编着祖国一片火焰山的段子,一边抱怨着空调温度过低,还得披件外衣,却选择性地忽视了室外高高的脚手架上,还有许多辛苦的为城市新面貌添砖加瓦的建筑工人,再热,社会主义工程建设也不能停。

是谁,在热浪滚滚下高温作业?农民工。

年轻时辛苦卖命养家,年老时到底落下什么病,挣的钱够不够来治病还是个未知数。

几天前走在路上,有人正分发着楼盘的宣传页,一位老太太接过说:“我们早没有买房子的资格了,房子都三四套了。”令人不由感慨贫富悬殊,城乡有别,“富人山珍逗犬子,乞丐街头觅残粮。高楼万间成鬼屋,屋檐桥洞睡成行。”我们的省会郑州,除了有如意湖,大玉米,CBD,更有夜幕下的火车站广场,夏夜,这里变成了大通铺,睡满了带着大大小小编织袋的异乡人。霓虹灯明明暗暗,冷冷地照耀这些背井离乡去城市追梦的农村人。甚至有些人已霜染两鬓,仍苦苦奔波,只为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他们还能支撑多久?城市人老了有退休金,又有房产在手,随便一卖也够逍遥安度晚年,而农村老人又有什么呢?

(3)

但生活仍要继续,只为那份美丽的愿景。如今的农村,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门大户似乎随处可见,村村通工程也让门前屋后不见泥土,只是你可曾走进那富丽堂皇的大门,看看里面的境况呢?很多房子,其实,只是个空壳,仅仅大门气派恢弘,仅仅外墙瓷砖闪光,而里面呢?刚娶过媳妇的或许摆有廉价的新家具,而不急着办喜事的大多是老旧的床与桌椅,杂乱无章的存放着,甚至还堆满了小麦,玉米和大豆。

屋里一般是年迈的老人和屡屡被呼吁需要关注的“留守儿童”,吴钩在《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中写道,北宋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大批农民来到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却并不严重,因为儿童跟随父母进城上学生活并无太多的限制和困难。而如今,高强度的工作与高昂的生活入学成本让很多年轻的农村父母不得不抛下年幼的孩子,来到五光十色的大城市,为未来的幸福埋头拼搏。

今年7月1日,林郑月娥成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朋友圈里传扬这她教育孩子的真经,两个孩子都毕业于剑桥大学,确实令人艳羡,据说,她的育儿观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不要让你的孩子,在最渴望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陪伴” 。而奥巴马也曾在演讲中说每晚都会和女儿共进晚餐,并非常骄傲自己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有一段话非常煽情:“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请放下不必要的社交,推掉无关紧要的商务与应酬,回家。”

的确,他们是令人赞叹的优秀的父母,他们让孩子享受了更多家庭的温馨。只是,对于众多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农民工们,他们如何做到对孩子的陪伴呢?比如母亲: 她们做保姆,陪伴着别人的孩子;她们做护工,因雇主会给红包便陪着他人的父母度过冷清的春节;她们做钟点工,让城里人的家庭窗明几净,整洁无尘;她们在菜场卖菜在饭店端盘子在单位做保洁在新疆种地,或者在工地陪伴自己的丈夫住在毫无隐私的工棚里,在烈日下或寒风里穿梭在建筑工地上……

陪伴,是多么奢侈的想象!电视里,一个小男孩为了让过年回家的妈妈多陪自己几天,脱掉棉袄躺在冰面上,宁愿让自己感冒发烧,只为可以多看看妈妈那温暖的脸庞。生活中,一个高中女生在作文里写道,暑假里,去广州陪伴爸爸妈妈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虽然,住得很挤,虽然,我们没有钱去游乐园去海边去看世界之窗……

谁不是舐犊情深?谁不愿共享天伦?但现实只能让人黯然离去,只留下孩子那失落的眼神。

因为,他们是农民。

(4)

在农村,爷爷奶奶能做到的,只能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已,别奢谈什么早期教育。常常,我们会谈及食品安全,可是,如今的农村简直是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什么笑哈哈、特浓苏、乐士薯片、奥里奥、劣质饮料与三无小食品,随处可见,爷爷奶奶常常用这些廉价的东西加上火腿肠方便面哄着孩子,只要他们不哭不闹就好,因为在他们朴素的价值观里,商店卖的食品难道不能吃吗?难道会要人命吗?可是,健康的损害是长久而缓慢的,待等发现时,恐怕已为时过晚。

孩子慢慢长大,而村里的小学由于生源过少,往往已停办,许多家庭便选择把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县里,只是那里需要住校,一周甚至一月才能回家一趟,父母在外打工,学费自然可以承担,只是孩子年幼,长时间离开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呢?专家们说,初中小孩也是不适合住校的。因为每天见到亲人,会明显缓解孩子的焦虑心情,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可是,现实允许他们得到这样的温暖吗?小时候父母在手机里,长大后爷爷奶奶也成了遥远的渴望。身体的不健康是能被测量检查的,心理的呢?幼年留下的心理阴影是一生也难以消除的。农村孩子多内向胆怯甚至孤僻难道与此无关吗?

他们也很少上什么辅导班,那太浪费。如今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泛滥,闲暇时光百无聊赖正好作伴,于是,孩子们很容易便成了手机的俘虏,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难以自拔,有人网恋,企图从陌生人那里寻求一丝温暖和慰藉;有人网瘾,留恋着游戏里的打打杀杀,乐此不疲,迷途不返。更有人,成为了少年犯。

总之,自生自灭吧。

很多孩子初中便已辍学,来到父母打工的所在地,找一份工作或学一门技术,重复着父辈的生活。

若有幸成绩好,能上县一高,而2017年在一本线降到史上最低之时,有的县一高3千多毕业生,也仅有百分之10的一本率。上好大学,何其难哉!而过一本线与上重点大学更相去甚远,能凭借自己的顽强的毅力和聪慧的头脑考上名牌大学的,可谓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只能分散在本省的一些二三流大学之中。

而即使同样的学习水平同样的分数,同在一个省内,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所上大学也差别甚远,比如,城市学校有保送生、竞赛生、国际生,城市家长懂得自主招生,懂得如何报提前批,如何上军校,如何填报志愿更科学更有层次,他们有能力有金钱让孩子上中外合资大学,而有的父母更是早早的为孩子铺就了出国留学的道路。而有的会高考移民,有的会利用各种关系争得加分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资源农村的孩子会有吗?

(5)

2017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陈文龙是来自农村的一位应届生,703的成绩一骑绝尘。关于他的议论也不绝于耳,他母亲在学校食堂干活,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人们纷纷感慨,你看,孩子真争气,一切不还是靠自己,只要努力学习,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上名牌大学,北大清华抢着要!

没错,但是,个案有没有普遍性呢?怎么不统计一下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是多少,上名牌大学的比例又是多少,而当他们考出同样的分数,上的学校参加的工作差距又是多大?有没有可比性?

甚至,还有人在议论,“你别看这孩子高考成绩好,其实啊,他只会考试罢了,上了大学,比起城市的孩子,素质可差太多了!”

无语。不知说这话的人是什么心理。当我们农村的孩子如孤胆英雄经过奋力拼杀,像狄青一样从一个农民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威震宋辽的常胜将军之时,我们为什么却在苛求他所谓的“素质”?

这素质,到底所指为何?学习能力、应试能力是不是一种素质?为什么作为一个高考大省的学生,在竞争如此激烈又身在并不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县城高中能独占全省鳌头,这难道不是一种素质,一种令人望尘莫及的素质吗?

如果说所谓素质指的是琴棋书画,能歌善舞,那么,作为一个农村学生,父母只是打工为生,你觉得能提供给他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吗?是我们农村孩子艺术素养差,还是我们缺乏让自身才艺生长的沃土呢?是没有机会学习还是学不会呢?

前不久,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在被采访时说了一段话,被称为戳中了国人的痛点:“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而状元都是我这种,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人,我生活在北京,在教育资源上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我父母是外交官……”

戳中痛点也好,击中泪点也罢,只是谁有能力去改变?谁愿意去改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切理所当然。

人从出生起,即被分为三六九等,如今,农村孩子逆袭上名牌大学也越来越难,我们不愿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反而苛责农村人素质不高,这公平吗?

(6)

假如人生可以选择,谁会愿意成为农村人?如今,经济条件的好转只是一块遮羞布罢了,众多的问题暗流涌动,留守儿童,阶层固化,食品隐患,甚至有的县为了招商引资,将一些重污染工厂引入农村,导致世代的饮用水也充满了致癌物质,农村早已没有了田园牧歌,清新的风和洁净的水,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路上,我们的农民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而收获,又太少太少。

谁不愿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父母的关爱与陪伴?谁不想上学时,能遇到德才兼备的老师?谁不想考上985,在人才辈出的名校里指点江山?谁愿意只能屈居社会底层,穿最过时的衣服,干最苦最累的活却承受最多最不屑的白眼?……新闻媒体追逐着明星的私生活,因为那可换来丰厚的回报,谁愿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素质低下又脏又臭又粗俗的农村人呢?

南京地铁早高峰,一群农民工师傅迟迟不愿上车,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携带了过多的行李,为了不影响年轻人上班,他们,足足等了两个小时。

地铁里还有很多空位,而一位年轻的农民工怕弄脏座椅,宁愿坐在自己的安全帽上。

……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我们只能祈祷——来生,别做农村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