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喜欢与人交谈的人 也觉得自己不善交谈 尽管我的boss说我与人交谈没有障碍 可是我心里总是有疙瘩 觉得跟别人对话时的自己 不是真实的自己
面对听众 我们总是选择取悦对方的“唯心话” 不是吗?
可是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 他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 这种无法摆脱的印记与渴望自由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越是拼命地想要切割它 越是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大二上学期 我就有遇到类似的感觉 一方面极度渴望自由 另外一方面 来自父母的同辈的压力 又让我焦虑 那段时间 有用喝酒来逃避 有在外面通宵 问题暂时缓解了 但内心还是觉得很空
沟通 是我认为自己一直在逃避的方式 也许跟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 我是一个独生女 父母在我小学的时候就从乡里搬到了城镇住 失去了儿时的玩伴 个性害羞的我又不习惯再交新的朋友 久而久之 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
其实这种习惯并未给我造成多大的困扰 因为名字里有个“文”字 一直以来 我在长辈心目中都是一个文静的小孩 我也挺享受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感觉 然而步入大学 面对更大的世界 更多的人 逐渐觉得 学会沟通很重要 回到文章一开头 我的Boss觉得我沟通能力并没有问题 只是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坚定 自信 特别是眼神交流 当我不得不望着对方的眼睛 我会感觉害羞 而且因为不常开口 语言已经内化 很多时候尽管心里想得很周密 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
上星期我的项目经理也就是我的boss找我谈话 把我的问题再提了一遍 当时我口头上接受了她的建议 但是内心还是存有怀疑 我不喜欢没有自己想法的人 当然也希望能保留自己的特色 我所了解的自己 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能力去做一件事 而是不愿意去做 她说“相比于一个人的能力 我们更看重他的态度 看他是否愿意去改变” 我想这是她在暗示我希望我做出改变吧
改变是我想看到的 但是我始终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 在外界的眼光影响自己的行动之前 用墨镜把多余的颜色过滤掉 我读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知道一个组织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很多时候 我们不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存在 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大染缸 他人的言语、行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甚至更深层的看法 更不幸的是 我们被置身于自动运转的巨大齿轮中 竟然安逸而不自觉
生活总是在悄悄磨平我们的棱角 按照老人的说法 那是让我们在以后的路上少点磕碰 学会改变也好 拼命讨好也罢 不过是在温柔地提醒你 你不行了 而当你选择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实际上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