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课的老师与以前老师不同,他一上来就抛出俄乌战争、全球疫情等问题,让同学们发表看法,不论对错,只在表达。
我坐第一排,着实紧张了一把,因为我平常都是闷头做事,一言一行就事论事还行,要道出高深道理来,难,也不屑冠冕堂皇。然而在培训课堂上,乌泱泱一教室的人,咱疏于学习,可别人有研究,一不小心就会闹笑话,所以我紧张无比,大脑一片空白。
遥想刚从大学毕业时,我面临多场面试,那叫一个英姿飒爽,所言所说基本是书本上背下来的,故而没想过对错,就想着噼里啪啦倒出来,没想到倒能让评委觉得:嗯,这娃还不错。
那时,稍微正式点场合,出口就普通话,说四川话感觉掉价;讲着讲着还能滔滔不绝,说四川话反而不知道接下去说些什么内容。现在,工作近十年,完全倒过来了,变成说四川话还能扯几句,用普通话时就成了说了前句没后句。
还好,即席发言没抽到我,课堂上的我出了一口长气。真羡慕那几位胆大的,敢举手,敢表达,虽然我没听出有什么高论。昨天老师讲到反思,我也要学以致用,今天就反思不会说话不会讲大道理的毛病。
一切本领都是训练的结果,量变引质变,我就开始训练怎么即席表达观点。一般对任何问题都会说三到五个方面,如果只能说两点,要么是思考挖掘不深,要么就成了二元对立。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量身打造几个模板,就像万能钥匙。其实,这种即席真不是要咱讲出什么深刻道理,而在于是否敢于发声说话。敢说,就成功了。
如果我能把俄乌战争、疫情趋势预测准确,我还是公司的小喽啰吗?哈哈。自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