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放着好多书,好多都是看过的,因为我喜欢随时翻书,特别是睡觉前。唯有《长恨歌》是放的时间久却没有读完的,因为它太难啃了。一段就有一两千字,一页甚至更多,为了交待清楚一个物件,或一件事,把它八辈子祖宗都扒拉了出来,前因后果,刨根问底。所以读起来晦涩,乏味,致使它在案头蒙尘,并被压低。可这个假期他被我咬动了,读了几天,三分之一已读过,每次都难能啃十几页,真有点佩服自己,这样难啃的书都难能坚持,还有什么做不下去的呢?
读书万般难,最难是坚持。这个假期我开启了人生最大的一次阅读历程,天天读,天天写,从放假坚持到了今天。读完了9本,写了四万多字的心得、感悟。一觉醒来我能看书,睡觉前还能读,梦中还是书,书陪伴了我一个假期。前天培训时,心理辅导老师让我们闭眼,她在描述一种有花、河、小路等的意境,完了问我们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们都说有这境,有那物,而我的脑海中却是“莎莉文领着海伦散步、学习的情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难道就是读书的幻境吗?交流研讨时,每当有老师说到某部分时,我会立即想到某位教育家说过的某句话。如,教育要让学生走出去,增长见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有人讲到要为老师创造良好的环境时,我想到了窦桂梅校长的做法,任何人都喜欢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有人讲到如何调动工作积极性时,我想到了《人性的弱点》提出的,让人都喜欢被尊重,被重视,都有对胜利的渴望。总之,这样的想法太多太多。老师授课时,某一观点一讲出,我立即拿出手机百度查询。在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时,妻子说我着魔了,疯了。看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时常会念几句哪吒的台词,关注人们对其人物的评价。读书使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许多,也让我不停反思自己的生活、工作。
以往的假期,生活就是吃饭、睡觉、耍手机+其他,而这个假期多了读书。外出玩耍少了,逛街少了,八卦少了,酒肉交流。也少了,生活中的烦恼事感觉也少了。烦恼少了,想得就少,反而觉得生活开心了,也放下了许多执念。
读书,练笔四十天,感觉恋上了,不读几页感觉不舒服了,生活缺少了点啥。明每天不写几句废言交待一下,感觉都都睡不着了。半夜醒来都会看看简书友们看我着吗(是不是有点走火入魔了),他们写了什么,在读什么书。每有新的想法,也会第一时间对简书作品进行修改更新。读书让我忘记了生活的压力与烦恼,却让我对练笔如痴如醉。我一天的生活都是围绕读书运转的,一天的生活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乐中有苦。一直坚持在床上躺着读书,在沙发上坐着读书,躺着、坐着用手机写日志,这几天感觉头疼,脖颈子硬了。看来是读书不良习惯症犯了,昨天调整了一下姿势,今天有所好转,待会去大找夫扎针吧。这是没想到的,也警示我,读书姿势很重要,读书需要坚持,好的习惯更要保持。
这篇日更文字是在睡梦中想到的开始,就匆匆结束了梦走近了文字中,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高高举着手机写的,坚持写完了,能否结束不好的效习惯呢?明天就上班了,将会开启另一种历程,等待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