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城市是个什么概念呢?
百度上面是这么解释的:“五线城市多数为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经济基础较差,交通不够便利,成规模的企业数量有限,辖区内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各自正在探求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但是我对五线城市有两个自以为是的标准:
如果在街头遇见一个陌生人,相互报出最多不超过三个人的名字,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双方共同认识的朋友;
如果有一辆充满电的小绵羊电动自行车,骑着把城市的大街全都跑遍,还能剩下一多半的电。
五线城市有些什么投资渠道?
我的家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五线城市。
这里有什么投资渠道?跟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
1、买房(或是自建私房);
2、炒股;
3、放高利贷;
4、存银行。
存银行就不用说了,今天存入一万,明天变成九千八,一年到头,那点儿利息还不够补贴损失的。
放高利贷,虽然利息可观,但是,隔三差五听见有人跑路的消息,小心肝儿受不了那个折磨啊。
炒股这样的事情,在五线城市基本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的,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搓几圈麻将。
于是,最靠谱最简单的投资渠道就只剩下一条,买房!
买房投资这个事情,不是今天才有的,五千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就有了完备的土地和房屋交易市场,人们都知道买房可以保值和增值,更别说五千年后的现代人了。
五线城市,一般没有什么大型工业,而且周边200公里范围内也没什么大的城市,所以人口流入比较少,房价相对来说也不是太高。
例如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一个企业的普通工作人员,月薪多在三千到五千元,勉强可以买到一个平米的住房。要是在京沪深这样的城市,月薪两万也买不着一平米的房啊,想想都冒冷汗。
房价相对不高,投资渠道很少,人们攒下了钱怎么办呢?买房啊(自己有地的就自建私房)!
于是乎,可以看到大街小巷,人人乐乐呵呵的看房子,买房子,自己有地的那就更可乐了,动不动建个五层六层,偏避一点的地方,私房建个十几层的也不少见。建那么高,爬楼梯累吗?没事,就算房子只建五层,很多人也在家里装上了电梯,不差钱!攒钱干嘛?不就为了多几套房子吗?
买房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吗?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买房真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吗?
那绝对是一个幻觉。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五线城市原本就没什么大企业作为经济支撑,而依靠土地出让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收入渠道,无论中央如何指示,这个渠道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对于房产开发商来说,左手要搂着政府的腰,争取顺利拿地,右手在空中用力一挥,对着购房者说:快来买吧!绝版地段!卖一套就少一套啊!
购房者怎么办呢?买吗?
老两口想,自己有房了,给大儿子买一套吧,再给二儿子买一套吧,还买一套出租吧。
年轻人想,自己有房了,给爸妈买一套吧,给儿子也买一套吧,什么?儿子才五岁?没事,先买着,反正不会吃亏。
事实上,在五线城市,很多人都有三套四套甚至更多的房子,自建十几层私房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城区总人口才不过十几万,就有上万户的自建私房,可以说,除了房子,还是房子。
这么多房子,真的涨价了吗?
在我的记忆中,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四万亿资金救市,不少资金流入了楼市,商品房确实繁荣了一阵子。
但是,真正的繁荣,绝对不能只靠国家救市来达到啊。
从2009年至今,每当有新楼盘开盘,价格总有向上浮动的趋势,从三千多一平米终于慢慢的涨到四千多一平米了,地理位置特别好的楼盘,甚至有的五千出头了,于是乎,有购房者欢呼雀跃,看吧,我说了房价要涨吧。
等等,有点不对劲。
当周边的新楼盘在今年报价四千多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误以为你当年购置的房子真的升值了,那只是让你开心的一些幻觉。如果你不信,可以把你的房子拿到中介机构去试试,说不定,连你当时付出的购房款都不一定能卖回来,还别算上装修款,更是亏的肉疼。
我有一个朋友,前不久刚卖了一个二手房,我问他卖了多少钱,他说,三十万买的,现在还是卖了三十万,反正没吃亏。我的天哪,他从买入到卖出差不多四年左右的时间,四年前的三十万和今天的三十万能一样吗?我当时真应该劝他去学学经济学。
关注创新
在全民一片买房声中,最近一两年,出现了一些年轻人,不买房,先创业。
在我们这个五线城市,互联网超市、互联网水果店、互联网住房、互联网跑腿、互联网打车……都逐渐的出现了。
创业者的进入,让这个死气沉沉的五线城市,终于出现了一些生机,那些手里握着五本房产证的人,终于发现,原来五线城市也出现了一些新事物,原来,有人竟然有钱了不买房?甚至借了钱去创业?
是的,愿我们都能回归理性,关注那些创业的年轻人,关注我们自己儿时被房子磨灭了的那些梦。
#5859-火鸟-希客住哪儿#橙子学院码字岛第1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