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芭芭拉·奥克利的《学习之道》,前前后后读了3遍,蓦然发现,作者提到的很多方法都是高中时用的方法。原来好的方法都是不谋而合,只是作者写成了一本书,而我只有一段话。
思维模式
要想知道学习的方法,必须了解思维模式:
1.专注模式: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
2.发散模式:是在大脑松弛状态下,大脑不同区域相互联系的模式,可以带来珍贵的灵感。
形象一点的描述是,想象从手电筒里发出来的光。专注模式的光更紧密,穿透力更强,集中在某个区域;发散模式下,光会散开,覆盖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不过,需要注意,专注模式下容易引发“定式效应”,也就是惯性思维;而在发散模式下,容易拖延。
两种模式的转换
学习时最理想的状态是,先预习下内容,让大脑准备进入专注模式,然后再切换到发散模式。至于如何切换呢,可参考的方法有:
1.专注模式到发散模式:可以通过运动、跳舞、散步、听音乐、冥想、睡觉等方式来转换。
2.发散模式到专注模式:可以通过设置番茄钟。
应对拖延
有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过程时,如果对于目标感到不安或痛苦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拖延。这时候可以:
1. 重塑信号:找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先开始再想其它。
2.重塑反应:感到不安或痛苦的时候,将注意力转移到正面的想法上;进行冥想;制定计划、后续计划。
组块与记忆力
专注模式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而组块是对记忆痕迹的整合,所以这两块可以放一起来讲。
要想形成组块,首先要保证更多的专注模式,其次要理解知识点的意义、了解其应用。这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初次学习后,在24小时内回想,然后再进行间插的练习。当然更好的练习是将学到的内容复述、讲给他人听。
至于增强记忆力,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比如图像记忆、构建记忆宫殿、比喻法记忆。再间隔性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