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学之始,我就强调,写作不要编。写作就是写真实的生活,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不美,但要真实。写作就是用你的眼、耳、鼻、舌、身、心来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真实地记录生活,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所见、所闻、所嗅、所尝、所做、所为、所思、所感,如此而已,如果能用上一些修辞,把所写的东西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那自然是更好,但什么修辞也不用,只要真实、细致地写出来,这就是我对写作的要求。
学生也觉得,原来写作这么容易啊,那就好写多了。
然而,学生还是从内心害怕写作,写什么,怎么写,这两大困难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心理。
写真实,写观察,看到啥,就写啥,你咋看,就咋写,这是写作的第一步。
于是我给他们布置了这样的作文小训练:
我的教室书柜上有一排绿萝......
教学楼中的一个小池塘......
广雅的声音
广雅的气味
广雅的颜色
这些小写作,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以眼、耳、身等观察、感受生活,以非虚构的写作思想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生活。
然而,这些刚刚上了初一,对写作并无什么经验的学生们,仍然一下笔就写出了完全不属于他们观察所得的内容——完全不顾所亲见所亲闻所亲为的而瞎编——推开教室门,便有一缕阳光照射在绿萝上;小池塘上莲花盛开,蝴蝶飞舞;下课上课教室里都是绿萝的味道.......
学生瞎编的能力完全超出了你的想象。
他们的写作,完全地不忠实于自己的生活观察!
每次一提要写作,他们都全体的表示反对,并在无奈之下接受老师的要求,痛苦地思索着,半天不动一个字。无论你怎么引导,要写自己看到的,他们最后交给你的文字,多数竟然还是自己编出来的,一些优美的句子堆在一起,完全不合逻辑,完全不知所云,他们虽然也写出了我强烈要求与具体引导下要写的生活观察,但那些观察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粗糙、那么的不用心,他们好像根本没有仔细观察,常常都是笔下虚晃一枪便又回到自己完全不知所云的世界里去了。
他们笔下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优美的句子,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小学时期老师强力要求背诵的。
我顿时明白,小学六年,他们的写作是从读背优秀作文开始的,而根本不是从观察生活开始的。好像小学老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引导孩子如何看事物看景像,然后把看的写出来,这个应该是没有训练过的,虽然小学老师也在力求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经历,可是真实的生活经历怎么引导学生去写,尤其是引导学生细致地写观察到的景物,这个训练应该是不具体不系统的,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就看到有小学老师在要求孩子读背优秀作文,许多学生一写作文,头脑中的第一反映不是生活是什么样的,而是那些优秀作文中是怎么写的,每一次一写作,想的都是优秀作文是怎样写的,而不是我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于是他们的头脑不自觉地进入了脱离自己的生活体验的状态之中,而不是依从自己的实际的生活体验,这是让他们感觉写作是无聊的、没意义的、是要瞎编的这种痛苦感觉的重要原因。
到了初一,我突然让他们去写最真实的生活,他们竟然不知道如何写,更遑论要他们写细致了。
这次的作文讲评课,我决定来一个“真心话大冒险”——谁的作文里写的是真话,谁的作文里是瞎编,要讲一讲哪些是瞎编,为何要瞎编,如果写真实的会怎么写。
如果学生再这样瞎编下去,无论写得多美,长久之后,他们必然会进入一种无意义感,必然会进入一种无聊感,必然会感到写作的痛苦,甚至学习的痛苦——都是瞎编,都是应付,都是假的。而表达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这是人们天然的动力。
看着新初一的第一次写作训练,路还很长。
后记:
学生说瞎编可以不用动脑,所以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会写的很爽。
如果照着优秀作文里边的语言去虾边上一些优美的句子,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如果只写真实的,真实的东西往往没有意思,而瞎编的东西觉得很有趣味。
经过调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还是瞎编的好!
瞎编意味着想象力,创造力。
少部分同学说瞎编真的变不来,只有写真实的。
学生到底为什么喜欢瞎编呢?
一是追求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