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院士何以横行

最近刷到个新闻,下巴都快惊掉了——有个叫阮少平的,愣是把自己包装成"中科院院士",还编了一堆能吹上天的履历,居然在各地混了好些年,没人识破。

你瞅瞅他那简历写的:14岁带兵打仗,非典时是小汤山政委,新冠时指挥建火神山雷神山,光特等功就有一个,一等功五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该琢磨琢磨,这军功章摞起来能当枕头了,咋从没在正经新闻里见过?可就这漏洞百出的瞎话,居然有人信。

从小学开学典礼到学术研讨会,再到企业搞活动,哪儿都有他的影子。主办方请他去,无非是想借"院士"这头衔撑场面,显得自己多牛。至于这人到底是不是真院士,查过吗?估计就是网上搜搜,甚至连搜都懒得搜,反正挂个名头就行。

更让人窝火的是,有些单位可能心里也犯嘀咕,但一看"院士"头衔能给活动添彩,就揣着明白装糊涂,等于帮着骗子演戏。说白了,就是太迷信头衔了,觉得有个"帽子"比真本事管用。

其实要戳穿这种骗局,真没那么难。中科院官网就有院士名单,点开查查不就完了?可偏偏就没人愿意多走这一步。为啥?因为大家觉得"院士"这俩字自带光环,只要挂出来,场面就撑起来了,谁还在乎真假呢?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别老盯着那些虚头巴脑的头衔。以后不管是办活动还是看报道,多问问"他到底做了啥",少信"他头上有啥"。真把这风气改过来了,这种假院士才没地方混饭吃。

说真的,连院士都能有假的横行这么久,这背后的糊涂账,该好好算算清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