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金石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沈癸酉
今日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时节的天气,一方面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带来了湿热蒸腾的体验,另一方面又对农事和农业的收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长久以来,人们在大暑前后也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方面的岁时节俗,其一自然集中于防暑降温,其二就是各种对丰收的祈祷与祭祀。此外,在一些傍水而居的地方,可能是由于相对来说不太炎热吧,也有一些特色的出游活动,最典型的便是“赏荷”。在浙江台州地区,在大暑这天就有送“大暑船”的习俗,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了。这个大暑船是按照旧时候帆船的模样缩小建造的,上面画有各种图案,非常漂亮。船上装满了各种祭品,祭祀的时候要由50多个村民抬到码头上,大家一起进行祭祀祈愿仪式之后,将船下海烧掉,以此来祈愿秋日的丰收。
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一直以来都有“苦夏”之说,暑气弥漫热气蒸腾,对老人、孩子以及常年户外耕作的人们来说,很容易得各种“热病”。许多地方都有大暑吃羊肉的习俗。如江苏徐州及山东的不少地方在大暑这天有“喝暑羊”的习俗,也就是喝羊肉汤。羊肉属温热,但当地人认为把羊肉汤放上辣椒、蒜等调料喝下去,出一身大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毒素和积热,有利于健康。台湾以及广东很多地方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这个仙草可不是神仙吃的,它实际上是一种食药两用的植物,可以用来制作凉粉,有很好的消暑功效。
有诗为证:“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