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沸沸扬扬的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刚刚落幕。网友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大早,女车主又霸屏了。
来自微博的消息,女车主W女士(化名)真实身份为薛某某,涉嫌诈骗及卷款逃逸,金额高达700万元。有“债主”告诉记者,被这位W女士拖欠工资的人有好几十位,从去年8月到现在,他们已经催了8个月。
女车主从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了“加害者”!消息一出,网友炸了锅:
有对女车主表示失望希望站出来说话的,有怀疑这背后是奔驰捣鬼,转移视线做公关的。当然,嘈杂的声音中也有一部分网友相对客观,认为不管真相如何,都不妨碍此前维权的正当性。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真相如何,还需等待。
不过,比起女车主究竟有没有诈骗、是不是老赖这件事,对于旁观者的我们而言,舆论漩涡中网友的态度和“受害者”的维权方式,可能更值得讨论。
02
短短一周内,W女士的形象从高学历、高素质的维权斗士,反转为欠债不还的骗子老赖,让一众网友惊呆了下巴。
这其中固然有新闻事实的影响,但不能否认,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与网络围观的作用密不可分。
没有网友的支持,奔驰维权事件不可能解决地如此顺利、迅捷;但也正是由于网友的持续关注,才让W女士的这起催债事件,有了再次掀起舆论风暴的可能。
这其中,一些网友对W女士个人态度的反转,从崇拜到唾弃,从捧上天到踩入地,变脸之快,比被催债的新闻来的还突然。
不过,倒是不意外。
首先,网友的倒戈是基于W女士人设的崩塌。
一个被逼到坐上引擎盖维权的消费者,即使学历再高、身份再光鲜,到了这一步,也成了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一个人去对抗一个国际品牌,并且抗争到底取得胜利,简直是英雄好不好!
没成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原来这弱女子竟也有可憎的一面:她玩消失的这几年,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别人就得勒紧裤腰带喝西北风;她的奔驰倒是有着落了,可欠别人的几百万就这么黑不提白不提了吗?
对自己仁慈,对他人残忍,双重标准玩的666,不是耍流氓是什么?
其次,网友的倒戈还基于自身世界观的暂时崩塌。
说实话,这真怪不了别人,怪就怪自己太傻太天真。我们不是活在样板戏里,好人高大完美、坏人一无是处。
我们遇到每个人,所见都只是Ta的一面或几面,并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格。因为一件事就对一个人盖棺定论,纯属盲人摸象——摸到个象牙就说大象是硬的、尖的,你说是你错了还是大象错了?大象也很委屈是不是?
记得我的大学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发现一个人有一天突然变坏,不要惊讶,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你没有机会发现而已。反之亦然。
所以,W女士并没人格分裂。如果真相确如催债者所言,那也只能怪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太不堪一击了,既单一,还脆弱。
03
再说说维权这事儿。
就事论事,W女士奔驰维权,我觉得一点问题没有。
不管她是成功人士还是骗子老赖,她都有权利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点,法理情理都说得通。
那么她自己的维权和催债能否放在一起解读呢?
逻辑上,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事实上,前者却加速了后者的发生。
从W女士上演苦情戏码,到掌握舆论场中的话语权,最后以小搏大KO对方,催债者们意识到,原来游戏还可以这么玩儿!谁能在舆论场上先发制人,谁就有了更大的胜算。
所以,也就有了今天这铺天盖地的新闻,也有了最近多起效仿坐引擎盖的维权事件。
通过舆论去推动事件的合理解决,挺好。可细细想来,总觉得哪儿不太对——难道每起事件都需要媒体曝光、舆论介入才能解决?
换句话说,老百姓正常的维权途径在哪里?维权不顺利的症结又在哪儿?谁该负责、谁能负责?
还记得去年作家六六在网上发文指责京东卖假货吗?还记得再之前罗永浩怒砸西门子冰箱吗?也难怪网友们会总结出一个“中国式维权困境”:不是名人只能靠运气!
也是,名人自带流量,当情绪掩盖了事实,结果淡化了过程,这样的维权对普通人而言,能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所以,我们与其为一次偶然的成功维权欢呼雀跃,不如探讨并推动如何形成更为顺畅、合理的维权通道。
当维权不再只看姿态,不再比拼嗓门,公平公正可能来的更快。
作者:文小刀。
公众号:蜗牛在养猫
禁止抄袭,转载请站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