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钅一司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进打卡第029天】2023年12月31日
【今日读书】自然地理过程
【作者】许嘉崴著
【用时】20分
【读书摘抄】
二、影响植物群落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于植被群落的形成及其分布和特征发生眷深刻的影响,决定了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光
光在绿色植物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光合作用过程需要在光的作用下进行,没有光,植物生活就成为不可能。光合作用的结果,植物制造有机质,增加自然界中的潜能的贮藏量,在一个植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和转化才成为实现的可能。
但是,在一个植物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和一个种在不同群落中,它们对于光的需求不同,光的影响也就有所不同,植物的反应也就不同。
森林中的乔木,具有细小桂状的树干,少有侧枝,树冠比较小,而生长在旷野的同一乔木则具有粗大的接近圆锥状的树干,并且具有宽大的多分支的树冠。草本植物群落中的草本植物似乎也向上伸长,具有很长的茎和叶柄,也都排列在茎的上部。
在一个地段上首先生长的是阳性植物,耐阴植物,随着群落的发展,阴性环境的形成即形成了植物环境。在这个时候,就森林群落来说,林中出现了较耐阴和阴性植物种。由于树冠结构的不同,影响到林内透光度的差异,在比较透光的林子里,林下层就必然要多一些。在稀疏的森林中,光能够透过枝叶到地面上,如果土壤水分充足,那么就可以生成灌木、高草、低草以及地面上的苔藓地衣等层。但林冠浓密的森林,光度太弱,层次可能减少,稀少的灌木或仅有低草或地面层存在。
由此可见,光是森林群落结构形成的主导因子,也是决定植物生存的能量来源。
(二)温度
温度是植被生长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热量不间,因此形成了植被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条件。温度从赤道向南北极的变化,引起植物群落的变化以及它们在各气候带的分布。同样在高山上,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植被也呈现垂直带状的分布现象。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状况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植物生长发育期各阶段的前期。在中纬度地区,植物的春季物候,如发芽、展叶、开花的时期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植物物候期持续的时期与活动积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植物完成一定的发育期,要求一定量的积温。物候变化主要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春季树木的展叶开花等主要受春季气温波动的影响,果实种子的成熟等主要取决于果实生长期的积温,秋季的树木开花和枯黄落叶等主要是由于气温下降到一定界限引起的。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
(三)水
植物的需水量是相当大的,大多消耗于蒸腾,植物每吸收1kg水,大约有0.99kg 用于蒸腾作用,只有0.01 kg 保存在体内。植物需水量过样大,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才能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活和确保植物体内水分平衡。
植物体的水分平衡,是指植物体的水分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只有当吸水、输导和蒸腾三方面的比例适当时,才能维持良好的水分平衡。当水分供应不能满足植物蒸腾的需要时,平衡变为负值。而水分亏缺的结果引起气孔开度变小,蒸腾减弱,又使平衡得以暂时恢复和维持,所以植物体的水分经常处于正负值之间的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关系是由植物的水分调节机制和环境中各生态因子间相互调节、制约的结果。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能调节水分的吸收和消耗以维持其平衡的能力。例如,气孔的自动开关,既保证叶子内部和大气中的空气和水分的交换,又能避免水分过多蒸腾。当水分充足时,气孔开张,水分、空气交换畅通;缺水、干旱时,气孔闭合,减少水分的耗损。所以气孔很高是一个自动的“安全阀门”控制着植物体的水分平衡。又如叶子的外表覆盖有蜡质的、不透水的角质层,能把叶表面的蒸腾量减少到很小的数值。此外,强大的根系能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以保证植物对水分的消耗,也是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的一种积极适应。
但是植物体的水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则是经常的。当大气湿度很大,植物蒸腾很微弱时,根系吸水常常超过蒸腾量而呈现水分过剩,如果时间短,叶片往往以吐水的方式将液态水排出体外。如果阴雨连绵或低洼涝湿,长时间水分过多,则体内正常水分平衡受到破坏,常导致涝害。当土壤水分不足或大气干旱时,蒸腾大于根系吸水,使植物体内缺水细胞膨压降低,气孔关闭,呈现萎蔫。
(四)土壤
除了少数寄生植物和浮游的水生植物外,绝大部分的植物生活都是离不开土壤的。土壤不仅是固定植物的场所,而且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物盐类和水分的供应者。植物的根系,其干重虽不及全体干重的1/4,但在土壤中展布的范围,通常较地上部分还大,根系和土壤接触的面积既然很大,两者互相间的影响也就非常密切。
土壤和植物是在相互作用下存在的。例如,沙漠土壤,缺乏水分,有机质含量很低,植物生长稀疏;由于植物覆盖小,有机质积累太少,不能发生良好结构,土壤疏松,空气容易流通,即使有一点有机质加人土壤中也很快被分解了。寒温带潮湿区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可以高达15%以上,这是由于春秋多雨时植物茂盛,夏季干热时短,秋后植物枯死后又是低温,分解缓慢以至停顿,因而年复一年地积累起来,这里的植物则可以形成茂密的群落。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植物对土壤的反应也是强烈的,特别是植物群落。例如,针叶林所含的灰分少而又多含树脂、单宁等酸性物质,所以针叶林下的土壤通常总是酸性的。阔叶林通常含有较多的灰分,所以阔叶林下的土壤酸度小。植物群落的疏密,影响到土壤的光度条件、水分条件、温度条件和土壤的通气性,因此也能影响到林下的土壤反应。稀疏群落中的土壤酸度小,密集群落中、土壤酸度较大。所以说,土壤与植物群落的关系非常密切,也是生境因子中的重要部分。
【读书思考】
生物体里面的无机成分。如钾、钠、钙、镁、铁等,经燃烧后残留为灰。但灰分一定是某种物质中的固体部分而不是气体或液体部分。在高温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草木灰是由柴草烧制而成的灰肥,是一种质地疏松的热性速效肥。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₂CO₃)。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所以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
水分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