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闻道,虽死无恨

       古人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很惊讶。因为古人对“死”十分避讳,他们甚至用其他的名词代替“仙逝”“归西”“崩殂”等等。但是偏偏对于这句话,他们直接用上了“死”字。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思想“死生亦大矣”,没有人认为生命是不可贵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没有人无缘无故地想失去生命。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人又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呢?得“道”者,生命亦不足贵,那么这个“道”是什么呢?为了道,甚至不惜生命。

       我认为“道”指的是宇宙世间天地万物的答案。古人不断探求刻苦求索都是为了求得“道”的存在。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人有探知欲,人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能不断获取知识,能不断提升自己。如果活着仅仅是活着,那么毫无意义,只是一堆行尸走肉而已,又何足道哉。我想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他们自然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提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口号,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记住,生命的意义是不断探索,不断获知,不断提升,如果你能获得最终的答案,那么生命的意义已经被你获知,那么以生命为代价获取“道”又何尝不可。

       古人对于“道”的追求是疯狂的,是痴迷的。但是他们也明白,追求“道”是没有止境的。宇宙万物最终的答案是多么的诱人,但是为了获取它,所需要的时间又何止万计,以我们生命中区区百年的时光又怎能得“道”呢?这种道理,我们明白,古人又何尝不明白!但是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就像诸葛亮所说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所需要的不仅结果,也是在探索过程中自身内心的升华。而且,纵然是得不到那个“道”又有何妨?他们敢于去追求,已经比一般的人勇敢,也比一般的人高尚。“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出了“道”的珍贵,与“道”相比,生命不足惜。

      在追求“道”的过程中,有人达到了更高的高度,他们获取了一部分的答案,但是并没有办法留给后人。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道”无法用语言或文字传承,所以我们并不能直接的继承前人的路途,我们只能从起点重新开始探索。就像是推石头的西西弗一样。西西弗永远无法把石头留在山顶,我们也一样,永远获取不了“道”。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活着的理由,才有活着的价值,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人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很惊讶。因为古人对“死”十分避讳,他们甚至用其他的名...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专题阅读 294评论 0 0
  • 昨天接了小妞,已经六点多,她问我,有吃的吗?没有。破天荒的不要再买,拐到大马路上时,不上车子了,说要跑步,我说好。...
    冠世墨玉yanzi阅读 278评论 9 1
  • 我对你的青春付出那么多年,却换来一句谢谢你的成全。
    雄孩子阅读 181评论 0 0
  • 昨天发表了一个负能量的我朋友圈,好友问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说好久没见过我这么低落了。是啊,原来上学的时候经常无病呻...
    树皮酱阅读 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