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苦难,创造欢乐
——《贝多芬传》读后感
今日立夏,风从南边吹过来,路边的樱花、水边的桃花,转瞬间落了一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宁静的初夏,荷叶出水。教室里昂扬的曲子《欢乐颂》在心中回响。
(引 用时令引出)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最为经典,看了一段视频后,最为感人的是,他在台下一位演奏家的帮助下指挥整个交响曲的演奏,我无法想象耳聋的贝多芬如何跟随节拍以及现场的反应,应该是音乐就在他的心中吧!心中流淌着的是无声的翻涌的乐音,眼前是波澜壮阔的声响。他把无声和有声融为了一体。
有的观众落泪了,有的激动,振奋,昂扬了!他们的心中泽流淌着音乐之流。
22岁就有把希勒《欢乐颂》谱成曲子的想法的贝多芬,53岁才给人家谱曲,而且没全部谱完。究其原因,是因为《欢乐颂》代表了贝多芬心中最高的理想,所以不敢轻易动手。贝多芬曾说“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过渡段)
就这样,等贝多芬把全部的音乐计划完成,到了他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的贝多芬,才觉得该下苦功创作,实现这个愿望了。(概 概括观看时的感觉和贝多芬创作的故事。)
通常《第九交响曲》划分为两个部分 ——序奏以及人声。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议 突出贝多芬的创作表现欢乐出自苦难。)
想到霍金,斜斜的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微笑,但他的心却是笔直的。身体被固定在轮椅上,但是心灵却翱翔于宇宙。
想到保尔,一生把自己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双目失明后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继续拿起笔创作出《暴风雨所诞生的》。
想到荷花,“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他们都把苦难变成养料,把自己开成亭亭玉立花一朵,清香四溢,把美留给人间。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个世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
(联 联系阅读材料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体育考试、期中考试,想他们的相似点。)
夏日,亭亭荷花已出水。(结 结尾,首尾呼应。简短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