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这段话是孔子评论管仲。《朱子集注》当中讲:「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诸侯。」这是简单介绍管仲。管仲他是齐国的大夫,他的名字是夷吾,曾经辅佐,相就是辅佐,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这管仲是非常有才能,他帮助齐桓公做政治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他的计划叫「尊王攘夷」,平定北戎的、夷狄的这些动乱,使到齐国逐渐逐渐强大,又在中原联合各个诸侯国,帮助安定周朝王室的内乱,叫尊王攘夷。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都是管仲出的大力。

  管仲,根据《管子·小匡篇》记载,说:「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历史上都是说管仲是个贤人,天下的贤人,他是个大器。孔子在这里就对管仲有一个评点,到底管仲是不是大器?管仲在孔子眼里叫做小器,器量小,不是大器。那么这段话是很有意思的,孔子评论管仲。本来像管仲这样的贤人,孔子也是十分的尊敬。曾经孔子有赞叹过管仲,在《论语》里面就有,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个微就是无,如果没有管仲,吾就是我们,到我们现在,大概只能是披着发、左扣着衣襟,做那个夷狄的外族人。换句话说,没有文化。可见得管仲对于文化的这种保护,是有很大功劳。因为他帮助齐桓公,率领诸侯尊重周天子,一正天下,安定社会,又不受夷狄外族入侵,所以这是人民百姓都感受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那真的中原春秋时期,或者就已经完全变了样。所以孔子对管仲也是非常赞叹。

  但是孔子评论人非常客观。你好的地方,他赞叹你。你不够的地方他就要给你指出来,即使你是有再伟大的功绩,圣人对你的评价还是很客观。这一点可见得孔子他是直心是道场 ,心地正直。评论也是就事论事,把这个事情说出来,让我们引以为戒。

  现在时间到了,这章《论语》我们下一节课,再进行学习。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大德、朋友,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八佾第三》。我们刚刚讲到第二十二章,『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这一章,这是孔子评论管仲,说他是一个器量小的人。我们首先对管仲做一个背景介绍。管仲是齐国人,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襄公。齐襄公在位,国政比较混乱,而且这个国君没有德行,诛杀一些群臣。当时管仲就预感到齐国将要发生大乱,他就提示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是齐襄公的弟弟。提示小白的师父鲍叔牙,这也是一位贤人,他是管仲的好友,就让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管仲跟召忽两位,是另外一位公子公子纠的老师,公子纠也是齐襄公的弟弟,他们也逃往鲁国去逃难。

  果然不出所料,在齐襄公十二年,齐国的一个臣子叫公孙无知,就把齐襄公给杀了,自己自立为君,也就是他弒君篡权。当然公孙无知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他到雍林这个地方,就给雍林的人杀了。他死了以后,齐国就没有国君了,所以顿时就陷入一片混乱。齐襄公被手下大臣杀死,这也有他的报应。

  我们先作一个插曲,讲讲齐襄公的故事。齐襄公有个妹妹叫文姜,自小他们兄妹俩就有私情,这是属于违背伦常。后来文姜嫁到了鲁国,做鲁桓公的夫人。我们知道,鲁桓公生四子,长子继位,剩下三个儿子就是三家。后来,齐襄公在继位第三年,文姜已经嫁了十五年。因为齐襄公要准备跟周庄王的妹妹结婚,所以准备请鲁国国君鲁桓公来主持。结果文姜听到这个消息,要求跟他丈夫一起去,到齐国。鲁桓公不顾大臣反对,就答应了,带着文姜回到齐国。

  结果回来之后,文姜跟齐襄公旧情复燃了。文姜就不住在鲁桓公居住的驿馆,而是留宿齐襄公的宫殿里面。为这事鲁桓公当然是大为恼火,就斥责了妻子一顿。结果文姜也是生起了怨恨,就向她的兄长齐襄公告状。齐襄公为了能够让他妹妹长期留在自己身边,对鲁桓公就起了杀心,于是他就设宴招待鲁桓公。同时就交待他自己的弟弟公子彭生,送鲁桓公回他驿馆。驿馆就好像国宾招待所,专门招待外国贵客。就在回驿馆的路上,公子彭生就把鲁桓公杀死在路上。这是一件情杀案,而且在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为了情,是一个国君杀死了另外一个国君。

  当时鲁国举国上下都非常的愤怒,一定要齐国国君有个交待,给个说法。为什么自己国君死在你们国界里面?谁谋杀他的?齐襄公最后没办法,只好把所有的罪名推到公子彭生身上,杀死了彭生,这算对鲁国有个交待。之后,文姜也就常常留在齐国。这是属于什么?说得难听一点叫乱伦。齐襄公造了这个罪业,当然他自己也就必定有报应。

  首先第一个是举国上下人心就不安了。国君没有德行,而且对于他看不惯的大臣展开了杀戮,所以致使他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被迫逃到外国。后来公孙无知弒君,杀死了齐襄王之后,又被雍林人杀死。齐国没有国君不行,所以齐国的大夫,就想召回在外逃亡的两位公子,就看看谁先回到齐国,谁就来做齐国国君。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人,本来是亲兄弟,一下子就成了仇人一样,都为了争夺国君的位子。鲍叔牙是辅佐公子小白的,管仲是辅佐公子纠的。

  结果当时鲁国因为公子纠,他的母亲是鲁国人,他们就逃亡到鲁国去。那么鲁庄公,桓公死后,鲁庄公继位,庄公就想辅佐公子纠。于是就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谁先回到国谁去要那个王位,所以这一路上连夜赶路。鲁国同时又发兵,拦截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是公子纠的弟弟,拦截他不让他回齐国,管仲当时是领兵要拦截公子小白。管仲的朋友鲍叔牙是辅佐小白的,这两个朋友就成了战场上的对立面。当时鲁国的军队真的就拦截住小白,而且管仲他也是武艺高强的人,文武双全。

  他弯弓搭箭,一箭就射了,射到小白那里。结果射中的是小白的带钩,没射到他身体。小白这人很聪明,立刻倒地装死。管仲就以为他死了,于是立即派人回鲁国报捷,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可以慢慢回齐国了,公子小白已经给我射死了。于是公子纠一行也就慢慢的,一路游山玩水的回国了,整整六天才回到齐国。公子小白他装死,他就躲进帐篷车里面,连夜的赶回齐国。他回到齐国了,当时齐国有两大贵族,就支持小白做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一做了国君,第一件事情赶快派军队,去阻击鲁国护送公子纠回国的这个军队。结果就在路上展开了大战,齐军大败鲁军。因为齐国实力,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他俩是在相邻的,结果把鲁国打败了。

  这时候小白的老师鲍叔牙,写了封信给鲁庄公。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齐君现在不忍杀他,请鲁国你自己把他杀了就行了。至于说公子纠的两个老师,一个召忽,一个管仲,那是仇人,请你们把他们押送回来,我们要把他们碎尸万段。结果这封信就把鲁国国君给吓住了,他也不想因此而得罪齐国,于是把公子纠给杀掉。当时召忽就自杀了,他是为公子纠殉义而死,效忠于公子纠。管仲就没有自杀,就被鲁军囚禁起来,押回齐国,给齐国来碎尸万段。

  结果押回齐国之后,当时齐桓公马上就想杀了他,鲍叔牙这时候就出来讲,鲍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替管仲说话。他说臣很幸运的跟从君上成就了齐国的大业,如果君上只是想治理好齐国,要我鲍叔牙跟国内的大臣就够了。但是君上想要成就天下霸业,那么这就非要管仲不可了。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所以不能失去他。这一番话就把齐桓公给说动了,于是他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没有杀管仲。反而跟管仲谈治国之术,论霸王之术。结果大喜过望,最后就拜管仲为相。果然管仲后来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不仅是对齐国的贡献很大,更重要的是他对整个天下安定、保留周朝道统,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孔子对他还是非常佩服的。

  但是在这段话里面,孔子却说「管仲之器小哉」,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朱子集注》,「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孔子说管仲器量小,是说什么?他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没错!管仲是有治国安邦的这种技术、能力,可是对于圣贤大学之道,朱子以为管仲还不知道。那什么是圣贤大学之道?《大学》里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讲明德本有,圣人只不过是把自己本有的明德恢复起来,让明德显明,这叫明明德。明明德之后,必定使天下人也能明明德。自己明明德是自利,让天下人明明德这是利他,叫亲民。自利利他,到了圆满,这是止于至善。这个明也可以当作觉来讲,觉悟。自己觉悟了,这是明明德。觉悟别人,帮助别人明明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叫止于至善。这是圣贤大学之道。这种心量是无限大的,是自他一体,天下跟自己不二,所以他的心很大。

  但是朱子讲管仲不知圣贤大学之道,他的局量就狭窄了。这个「规模」也是讲他的心胸,比较卑劣狭小。那么管仲只是帮助齐国成为霸主而已,但是却不能够帮助整个天下,却不能帮助千秋万世。所以管仲死了以后,齐国的霸业也就随之消弭了。因此朱子以为管仲还是「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为什么?他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所谓王道是自己先正自己,己身正,天下也就正。

  王道跟霸道不一样。管仲帮助齐桓公是实现霸道,他成就霸主。霸道是什么?你用武力,用你的实力,成为天下第一,这叫霸道,凭力量争取来的。而王道是凭德行,像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王道。使民心归附,自然而然而使他成为众人归仰的圣王。那么他的功夫就是正身修德,也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格物我们简单的讲,就是格除自己的物欲烦恼,致知就是使自己恢复本有良知,然后你的意念就真诚,你的心地就正了,你才叫做修身。修身了,自然有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水到渠成。孔子讲的为政以德,就是用修身以治于王道。这是王道跟霸道不同的地方。

  管仲只是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没有成就王业。那说到底,还是自己正身修德不足,所以孔子认为他器量还是小。我们从这里看到,孔子的门坎很高。这千古赞叹的贤人管仲,在孔子眼里还觉得逊色,必定要在文王、武王、周公这样的一个境界上,才真正为孔子所由衷赞赏。所以孔子说话非常正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给你什么样的评论,盖棺论定,也不会去故意捧你,也不会故意损你,实事求是。这是什么?教化我们。通过评点这些不同的人物,让我们知道我们志向应取向哪里。可见得孔子重视德行,不重视政事。管仲政事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他为政的手法,这种能力登峰造极。但是孔子却不怎么赞叹这个,他赞叹的是德行。包括孔子弟子里面,你看他所赞叹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这些都是贤德的弟子。而他不怎么赞叹冉有,冉有是政事第一。不赞叹宰我,宰我是言语第一。对于子游、子夏,这是文学第一的,也没有怎么赞叹。圣人赞叹的是德行!

  我们继续看《论语》,下面这里说到,『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我们先看到这里。因为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这个可能就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因为大家都认为管仲是贤人,怎么夫子这样评论他?他讲的这个器量小,到底什么意思?所以有人就问「管仲俭乎」?《朱子集注》里面讲,「或人盖疑器小之为俭。」有人就可能会疑惑,是不是夫子讲的器量是指他很节俭,不舍得用那些物品,是指这个方面,说他器量小,倒不是批评他。有人就可能怀疑这个,所以就问了,是不是管仲很节俭?节俭也是美德,温良恭俭让。

  结果夫子不以为然,他说,「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朱子解释说,「三归,台名,事见说苑。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三归,朱子解释为三台,这是台名。什么叫台?这种说法不一,对三归这个词古注有很多种解释。有的人说管仲娶了三个太太,这个是一种说法。朱子根据《说苑》的文献里面讲,说是三台。三台可能是三栋楼这么个意思,楼台。那么这楼台可能是像府库、仓库一类的装很多东西,证明他家里物品丰富,有三栋楼才能够装得下。

  也有的说管仲有三个住处,就是三个地方住,这也是富贵的人才有三个地方住。也有的说,管仲到了老年,齐桓公感念他的功勋,给他赐三归。这三归就是等于国君的赐品,赐给他的。那么当然赐得很多,可能是用三个仓库才能藏得了这么多的东西。那么这些说法众所纷纭,都是在解释管仲实际上他的生活并不节俭,他有很富贵的生活,甚至是很奢侈的。根据雪公老人的意思,还是取管子到老年的时候,齐桓公赐给他三府库的东西,这种说法比较说得通。这是讲三归。

  「官事不摄」,这个摄就是兼的意思,就是兼职。管氏,管子家里有很多的佣人家臣,「家臣不能具官 ,一人常兼数事」,就是每一个家臣本来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做多种工作。可是在管子家里面,「官事不摄」,就是每个人不用兼职,只做一桩事情,那必定是他有很多家臣。这里可以看出管仲家里面非常的富有,家臣、这些工人很多,这都是讲他生活的奢侈,所以「焉得俭」,这怎么能够叫俭?所以他生活并不节俭。因为当时管仲得到的这些东西,他的财产很多都是齐桓公赐给他的。所以按照礼来讲,长者或者是君上赐给自己的东西不能够不受,要接受,所以他接受了。那个也是属于礼。所以当人听到孔子说「焉得俭」,管仲并不节俭,那么就继续问了。那是不是管仲不知礼?「然则管仲知礼乎?」这个人又继续向孔子请问,管仲知不知礼?底下孔子就给他辨明,管仲实际上不知礼,不知礼当然也就不能够依礼行事了。

  孔子是怎么说法?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朱子集注》的解释说:「或人又疑不俭为知礼,屏谓之树。塞,犹蔽也。设屏于门,以蔽内外也。好,谓好会。坫,在两楹之间,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此皆诸侯之礼,而管仲僭之,不知礼也。」

  这是说到有人怀疑管仲不节俭,因为受到国君的恩赐不敢不接受,所以管仲是不是属于知礼的?孔子这里讲的「邦君树塞门」,这个树其实是一种屏障,屏风把它竖在门口,这屏风就挡住了里面,就我们现在讲的屏风。所以塞犹蔽也,当蔽字讲。就把里面隐蔽起来了,有屏风的门,就叫做塞门,就是隔开内外。这个是国君才有资格用这样的一种装饰,他是为了有别于内外,所以有这么一个塞门。又说到「管氏亦树塞门」,管仲他也用国君的这种方式,这属于违礼。他是属于大夫,他不能用国君的这种塞门。

  然后又说到,「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所谓的坫,朱子讲的两楹之间,楹就像柱子,两个柱子之间用土筑起一个小土台子,可以放食物、酒器,有点像个小宴会桌。当邦君为两君之好的时候,好是好会,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会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来修好、结盟就会用这种礼,就在这个土台子上大家一起喝酒。「献酬饮毕」,也就是大家互相的敬酒、喝完了,喝完之后,把这个空酒杯子反过来放在土台子上,所以叫「反爵于其上」。其就是代表这个坫,所以「有反坫」是这么个解释,把酒杯子反扣在这个土堆子上、土台子上。这是诸侯之礼。结果管氏又用这种礼,大概他跟朋友聚会的时候,他也搞这么一套,这属于僭礼,僭越了天子的礼。所以孔子批评他,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像管仲这样的人要是知道礼,那还有谁不知道礼?这批评的也是很重的。换句话说管仲根本不识礼,就变得狂妄自大,大概是以为自己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了,以这个功勋而自居。所以孔子就评论管仲的这方面的缺陷,说管仲器量小。

  当然孔子看问题非常客观,在这里他批评管仲,在后面《论语》又有赞叹管仲,就是刚才讲到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是因为子贡疑惑向孔子请问,他以为管仲不是一个非仁的人,就是不是仁者,他不仁。因为子贡他心里以为,齐桓公杀了管仲所辅佐的公子纠,齐桓公没登上国君位置的时候叫公子小白,他为了争王位杀公子纠。那管仲辅佐公子纠,为什么公子纠死了以后,他不能像召忽那样去自尽,为公子纠而死。却反过来去辅佐公子纠的敌人,辅佐齐桓公,这个样的人还能算是仁人?

  子贡问了孔子。孔子就解答,说像管仲这样辅助齐桓公,建立盟主的功绩,主要是率领诸侯尊重周天子,这是使天下安定,万民受福,所以管仲他也能称为是仁人。孔子是从他的功勋来评论管仲。他的功勋一是辅佐桓公安定天下,这个还是当时的贡献。真正更大的功勋,是他能维护仁为主的中华文化,周朝传下来的道统,不至于使非礼非义的夷狄外族,把中华文化给戕杀掉,这是使天下后世人民受其恩赐的。就这一点功勋而言,孔子认为管仲也是仁人。所以说「微管仲」,没有管仲。微是当无字讲,没有管仲,那我们现在都得披着头发。你看真正的有文化的人,儒家古代都是结着发髻的,不会披头散发。只有那些不懂得礼义文化的人披头散发,所以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现在可能都披头散发,像那些夷狄外族的人一样,在左面扣扣子。

  可见得孔子他着眼是天下人民,以大公的思想来立论。评论人他是以公而不取私,以大而不取小,这是儒家论人论事的准则。但是说管仲十全十美,他是个贤人,他是个大器量的人,那孔子就不同意。评论管仲本人,孔子也是很客观的,这里就评论他。

  《朱子集注》当中有一段话说,「愚谓孔子讥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或人不知而疑其俭,故斥其奢以明其非俭。或又疑其知礼,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礼。盖虽不复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于此亦可见矣。故程子曰:『奢而犯礼,其器之小可知。盖器大,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此言当深味也。」

  朱子这段话是解释为什么孔子评论管仲器量小,里面有很深的意旨。这里有人不知道孔子的深意,听到孔子评论管仲器小,就怀疑是不是孔子以为管仲是很节俭,这个才称为器小,用的不多,这器小。但是孔子就驳斥了,说明管仲是奢侈,他不是节俭的。然后人又怀疑,孔子说他奢侈,因为是齐桓公的恩赐,管仲他不能不受,这也是知礼。那管仲是不是知礼?孔子又驳斥,管仲是僭越诸侯之礼,那是不知礼的。孔子没有明说为什么管仲器量小,但是这两个驳斥的论点,也就基本能够明白器量小之所以然了。

  什么叫器量小?程子的话来讲「奢而犯礼」,又奢侈又犯了礼,这就是器量小。我们从这里看管仲,更重要是看自己。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自己有没有奢侈?有没有违礼?如果有,那自己可能比管仲器量更小。管仲还能够匡扶、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咱们更不行了,是小之又小。

  「盖器大」,这个器量大是什么意思?「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知礼,一切依礼而行,这是大器量的表现;还有节俭,这是大器量的表现,所以孔子崇尚温良恭俭让。温良恭让,这是讲礼。温是讲外表温和庄重。良是内心,心地善良。恭是恭敬,「礼者,敬而已矣」。让是礼让,跟别人一定是礼让。这是讲礼。再者能俭,你看温良恭俭让,包括这才是器量大。所以孔子才能称为是大器,器量大的人,管仲还不够资格,所以这里的话有深味。我们自己要关键反求诸己,自己好好检点。如果自己是小器量,要变得大器量,这才行。

  朱子又引苏东坡的话,苏轼,这是宋朝的大文学家,他也着有《论语说》。苏轼有段话说,「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则其本深,其及者远,是谓大器。扬雄所谓:『大器犹规矩准绳』,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管仲三归反坫,桓公内嬖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已浅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复宗齐。」苏轼这段评论也是很好。他讲什么叫大器?自己修身,修养自己的德行,然后齐家治国,「修身正家以及于国」。这个根本很深,根本是德。《大学》里讲的「德者本也」,要有深厚的道德,然后你感化的范围就远了,这叫大器。那我们看管仲和孔子就能明了。管仲成就大业,也只是在当时,只是成为历史的辉煌一剎那。孔子虽然他没有做到管仲这样的功绩,但是他以自己修身立德,推广圣道,天下万世都得到他的恩惠。所以孔子比起管仲,远远超过。

  苏东坡引扬雄的话,扬雄是西汉的思想家。扬雄说,「大器犹规矩准绳」。所谓大器,像规矩准绳那样,规矩和准绳谁来立?自己来立。怎么立?按照圣贤教诲,学圣学贤,成就圣道,这叫自治。你自己修好了,然后治人,使大家都向你学习,以你为榜样。你做大家的规矩准绳,你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做大家最好的样子,大家都跟你学,那么你就是自利利他,你就是明明德、亲民,最后止于至善,这叫大器。管仲有没有做到真正自己修身?当然不能说没有,但是修得不圆满。你看这里三归、反坫,三归是他奢侈不节俭,反坫是说他越礼。齐桓公虽然是称霸天下,但是内嬖六人,他也宠爱美色,嬖是宠爱美色。他虽然称霸天下,他的根本还是浅。既然是根本浅,那他的霸业也就浅。所以管仲死了以后,齐桓公死了以后,天下就不再「宗齐」,齐国就不再是大家的领导,他就失去霸主的地位了。

  孔子这里讲管仲器小,那我们就明白了,是责备他,批评管仲奢侈、越礼这两方面。当然也是就事论事,个人的是非好丑,我们都要看到,我们不能抹杀管仲的功绩。但是也不能够一味的把一个人捧到至高点,好像是完人一样,这也不对。要非常客观的来论人。

  蕅益大师在这里给我们做一个点睛的说明,「一匡天下处,是其仁。不俭不知礼处,是其器小。孔子论人何等公平,亦何等明白。盖大器已不至此,况不器之君子乎?」这是讲管仲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这是他仁的地方,所以孔子赞叹他是仁人。几近于仁,基本上可以称为是仁人,但是还不完美。管仲有他不节俭的地方,他有三归,三府库的这些财物,就是不节俭,当然他家里很多佣人也是不节俭的地方。还有不知礼,他僭用诸侯之礼,这是不知礼的地方。这是说明他器量小,不是个大器,是个小器。所以孔子论人多么公平,非常的中正,多么的明白。他有好的地方我们赞叹,他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得明白,不能够一味把一个人捧上天,这样容易误导社会大众,以为全部学他那就是最好的。那不是,他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们不能学他,这是孔子着眼于教化天下万世人民。那么不节俭,不知礼,「大器已不至此」,大器的人已经不会至于做到这样的,有这样的毛病。也就是大器之人必定会节俭,必定会知礼,更何况不器之君子?

  孔子讲「君子不器」,不器又比大器又高一层。大器它还是个器,只是大。大器当然比小器是好,不器又比大器要好。不器,我们就可以根据孔子的思路推下去,一定是什么?节俭到极处,知礼行礼到极处、到圆满,必定成就温良恭俭让的厚德,心里没有分别执着,他才能不器! 这器是什么?是器具。一个器具只能有一种功用,这叫器,第二种功用就不行了。君子不器,他是没有固定的功用,他在哪里都能做到最好,这因为他有高尚的品德做根本。像棵大树,它这个根深了,它的枝叶就繁茂。不管在那个方向的枝叶花果,都是非常的繁荣。所以必须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别执着,这才能做到不器!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此地。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