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一定不会有太多的人喜欢,但是喜欢的人就会极喜欢。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喜欢,说明你真的是一个热爱旅行、生活和思考的人。
其次,你需要静下心来去读,花上一刻钟的时间,一边阅读,一边将你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行走经历提取出来,勾出、提纯、咂摸。你会享受到文字之外的另一层美感,只与你自己相关。
这是一本并不算主流的书,没有目录、没有明显的逻辑,却有着惊人的洞察与审美。作者是法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
一场真正的行走,可以是尼采在欧洲崇山峻岭间的游荡,可以是兰波“生活在别处”的“愤怒的逃离”,可以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每天三四个小时的流连,可以是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可以是康德每天戒律般准时的散步,也是德孔波斯特拉路上成群的朝圣者。不论哪一种,它都具有两个特征,一指向自我,二指向内心。
我去年独立行走了将近八个月,想表达的话,这本书里都有。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敲打出这些东西,估计是全网第一篇如此细致的解读它的文章了。即使没有一个人看,也是一件乐事。
生命本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1
行走怎样剥离出最简单的快乐?
在行走时,人们除了行走,什么也不干。这种简单的状态让我们能够重新找回生命中的单纯情感。行走让我们减轻内心的负重,丢弃疲于奔命的执念,与童真的永恒再次相遇。
行走其实是一种孩童的游戏,让我们重新为天气的晴朗、阳光的明媚、树木的繁茂、天空的湛蓝而惊叹不已。当我们出发,准备远行数日或几周时,离开的不仅是我们的工作、邻居、事务、习惯、轨迹,同时还有我们复杂的身份、面貌和面具。事实上在行走时,我们抛开的这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因为此刻只需要身体的力量。其余的一切,包括学识、阅读过的书籍、社会关系都在行走时没有用武之地。行走着只需要两条腿和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便足以步行,独自出发,翻山越岭,穿越树林。对于山丘、茂盛的矮木丛来说我们谁也不是,不再饰演任何角色,拥有任何身份,甚至连一个普通个体都称不上,它只是一具躯体,一具可以感知小路上的碎石、野草的轻抚、以及清新微风的躯体。
“我成了一个透明的存在:什么都不是,却能看到一切。”——爱默生《论自然》
行走的我们以谦逊的姿态,不怀任何期待,安静的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乱石间生长出的一颗大树,静谧世界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行走让那些谣言、抱怨都戛然而止,也阻断了内心永不终止的阵阵骚动。
你不再需要那些过度的运动、过分的放松、奢华的晚宴、浮夸的夜晚以及奢侈的假期。
2
行走如何唤醒能量?
人们在行走时感受到的第一份能量来自我们移动的身体。这份能量不是力量的一次喷射,而是一种具有持久性和灵敏度的绽放。
在行走时,我们全身心的倚靠地面,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土地稳固的特性。这正是能量源源不断的灵感所在。然而,能量并不是以沿着双腿延伸开去的方式传递的,而是通过一种循环的并存进行传递,毋庸置疑,行走是一种运动:在行走时,我们心脏的姿态更加舒展,跳动的更加有力,血液循环也比在休息时流动的更为迅速。在这一刻,土地的洪流与身体的运动遥相呼应。两者彼此牵连,互相应答。
“土地是能量的一种神圣来源。因为它不仅是万物的母亲、土地养分的供给者,同时也埋藏了我们所有祖辈的遗骸。”——印第安人对土地的论点
事实上,除去心灵和土地这两股能量的源泉之外,还存在着最后一种能量:来自风景的能量。风景的功能在于召唤和安置行走者,它总让行走者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步行时,我们被各种颜色、草木、山岭和风景所簇拥:山间崎岖的小路,秋日中像紫色和金色相间的围巾一样美丽的葡萄园,在灿烂阳光映照下泛出银色光芒的橄榄树叶,壮美雄伟的冰川,这所有的一切便于“携带”,并滋养着我们奔向远方。
3
快乐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如今,快乐、愉悦、平静、幸福的价值是等同的。然而,徒步的经历总能及时的在不同场合为行走者创造各种可能,让他们从不同程度上感受这些良好的状态。
愉悦。
首先是愉悦。愉悦是一种关乎相遇的感受。行走者通过与一具躯体、一个元素、一种物质的相遇,达到一种自我充盈的状态。在愉悦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惬意、温和、闻所未闻、动人的未知,以及原始的感受。
当这种感受来临的那一刻,人类身上所有的感官都被唤醒、填充,他们抱成一团,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它们以多样性和数量战胜了生命中常态的“重复”和“单调”。
我们总能感受到相遇后的那份纯净的愉悦时光:覆盆子或蓝莓的清香、夏日阳光的柔和,以及溪流的凉爽。这些都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感受。行走有时就像一团火焰,通过并不可观的数量,为人们开辟出一条感官之路,让我们在沿途中收获相遇。
快乐
当人们在行走时,总能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身体与行走这一行为的高度匹配。就像婴儿蹒跚学步时的情景,感受一下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之前时的由衷喜悦。行走者也欣喜的认识到自己正在走的每一步总能为下一步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人们在行走时还能感受到另一种完满的快乐:存在的快乐。
在徒步完成一天的旅程后,行走者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往往是伸展双腿,用完简餐后,安静的喝水。随后,回望将要结束的一天,欣赏夜幕降临时的美丽。这一刻,行走者感受到一种单纯的存在感充盈全身,体会到一种至高无上、纯净强烈、柔和谦卑的快乐。
这是一种存活于世的快乐,是一种身处此地,品味生命美好与世界和谐的快乐。这种快乐与一个隐秘的事实息息相关:身体缓慢的呼吸着,我活着,我在这里。
幸福
人们通过欣赏沿途原生态的海湾,或享受吹拂在脸颊上的微风来收获愉悦;通过行走和感受行进时就像“独立个体”的身体来获得快乐;通过感知自己的存在来得到充实感。接着是幸福,它也许是在残阳下的紫色山谷,或是在转瞬即逝的夏夜风景。
幸福是在夜幕降临时,人们在歇脚处的相互陪伴,这些途中偶遇的旅伴很高兴通过行走而彼此相识。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接受”有关。幸福体现于一场演出、一闪瞬间、一种环境,就是去抓住、接受、理解时光流逝中的种种恩惠。要达到这一境界,没有诀窍也无法准备:只要幸福降临时在那里即可。
确切来说,幸福无法重复,所以它很脆弱。幸福就像世界这张大网上的金丝,是一些不可复制的时刻。毫无疑问,当我们遇见幸福时,应当全情投入。
平静
最后一种良好的状态是平静。比起上文提到的几种状态,平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它更加超脱却少了几分让人惊叹的特质,更加隐忍却没那么坚定。“平静”代表了灵魂的绝对平等。
平静就是一鼓作气地依循自己的道路。在行走时,所有的烦恼和闹剧,所有流淌在沟渠里试图掏空人们身体和生活的事物都犹如空中楼阁,悬挂在半空。以及,那些被磨平的激情,那些对生活的深切厌恶都最终被行走的疲惫所代替:只有行走。
平静是一种对所有事物都不再有所期待的温存:只需前进,行走。
4
哦,突然的自我!
行走的真实性不仅体现在坚实的土地上,更是个体稳固存在的佐证。梭罗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如下观点:行走也是一项关乎个体真实性的行为。因为在行走时,人们已经不再单纯的置身于自然中,而是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行走者也无需和自然进行“相通”和“融合”的仪式。
事实上,充满活力的清晨是这份自信的源泉。梭罗在每一部著作中都提到了自己对清晨的信任,更确切的说,是清晨让我们更加相信生命的美好。如果想要行走,那就应该在拂晓之际出发,陪伴初升的太阳一起开始新的一天。在这混沌不清、泛着蓝光的时刻,人们感觉整个世界都获得了新生。在清晨行走,能让人意识到意念的脆弱。新的一天从不会源于一个念头的产生,而是在一种安然的确定中冉冉升起。换句话说,清晨行走可以让我们理解事物自然开始的力量。
“一个春天的清晨可以洗清人类所有的罪孽”——梭罗
对于一场旅行来说,历史显得过于沉重,不便带着上路。所以,当我们清晨出发时,心中不带有任何回忆,只带有行走的喜悦,并对前路充满信心:白天的日光定能穿透夜晚的密林。
“太阳从来只是清晨的一颗恒星”——梭罗
这种融入自然的改变来源于自身,是一种灵感的突然觉醒,犹如时间的瞬间凝固,又像意外而至的火焰,点燃了时间。这里,永恒的情感体现在对此刻霎时的震颤中,犹如闪烁的火光。
5
生活,可以再简朴一点
对于那些富有的人来说,为了飞黄腾达他们必须付出以下代价:劳作,担忧,熬夜,永不放弃。梭罗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毋庸置疑,所有的人都需要一片屋顶、一处安生之所、一张床和几把椅子。然而,选择具体什么样子的住所、用品就很有讲究。
其实,如果只是为了活得质朴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每周工作一天就够了。其余的工作时间都是为了赢得那些无用、浅薄、奢华的物质享受,这种对物质的无尽欲望终将吞噬生命的本质。
这里谈到的质朴生活并不等同于苦行生活。确切的说,苦行生活意味着对“过度概念”的抗争:过多的食物、金钱、资产、欢愉。对于苦行僧来说生活就意味着隐忍克制,减少数量,对一切说不。而质朴生活则是对朴实无华的不懈追求,以及在简单事物中找寻真正的快乐,其实清水、蔬果、微风对于质朴生活的信奉者来说足够发现生命的乐趣。
“我常为呼吸到的空气而沉醉!”——梭罗
我们一边努力,忙于算计,一边却不得不承认其实行走才是到达目的地的最快方式。梭罗说,富人们拥有四轮马车、豪华座驾,可以畅快的旅行。车辆穿过一段旅程也许只需要一天,而为了拥有这辆座驾往往需要付出数月的辛勤劳动。所以,还是选择行走吧。这样,您不但可以前行的更快,还可以在途中欣赏天空的深邃和草木的明艳。
然而,对于富人来说,让他们放弃舒适的生活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至于那些穷困的人,他们毕生坚信财富的存在,并会花费一生的时间来充当欲望的囚徒。
6
“有用”和“必需”
当我们决定徒步旅行几日或几周之后,总会提前准备行李。我们总在尽最大的努力删减物品:药品、纸巾、衣服、食物、住宿用品等。那么,人们在行走时到底需要什么呢?答案是: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寒冷和饥饿的物品。人们在行走时需要的只是那些必需的物品。
行走,是一次纯净人生的体验。此所谓人生,是一种轻盈、摆脱了世俗的牵绊、超越浅薄、卸下面具的过程。
“必需”,是一种比“有用”更高的境界。与之相对的那些无用、多余的事物只不过是想让他人羡慕自己、满足个人虚荣心的筹码罢了。对于那些真正有用的物品,“人们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替代品:比如树枝可以用作木桩、棍子、拐杖”。
行走是一次向万物“敞开胸怀”的过程。行走时,没有了精确的计算,也少了对自己的安心,只剩下对整个世界充分的信任。碎石、天空、大地、树木,这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辅助工具,是上天的馈赠和取之不尽的资源。这时,我们学会感恩。
7
犬儒学派的胜利
犬儒学派的智者通过其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提倡一种最基本的生存体验。不得不承认,他们用尽全力面对极简,甚至“险恶”的生存条件:洞彻肌骨的寒风、倾盆大雨、灼热的骄阳。他们无家可归,一无所有。然而,智者却在这种原始的生存状态中找到了真理。
它完全独立,不附属于其他任何状况和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基础”一词有时也可以理解为“野蛮”,正是这一原始的特性为诸多生命元素赋予了能量。
在这些智者看来,阳光、凉风、土地、天空是构成“基础条件”的所有内容。犬儒学派的可贵在于他们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深入事物本质,挖掘感性部分,直接找到可以让我们抵抗外力的基础物质,比如,能量。
一日,第欧根尼在一场宴会四周徘徊,当他冲着那些愚蠢的参会人大发雷霆,高声咒骂时,人们像对待一条狗一样地向他投去了一块还残留着肉的骨头。第欧根尼见状,立刻冲向前去,抓住那块骨头,贪婪的啃起来。随后,他回到举行宴会的大厅,站到桌上,对着宾客撒尿,并高声叫喊道:“先生们,我和你们一样吃饭,一样撒尿。”
犬儒学派并非一群道德败坏的恶人。他们只是通过最直白的身体语言来揭露人们在谈论自然时所表现出的良好教养、价值体系和虚伪嘴脸。多数情况下,自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和文化框架的装饰箱。
还有一日,第欧根尼在水池边看见一个孩子双手合十,形成一只小器皿,然后伸向水池盛水喝。这位犬儒派的实践者见到此番情景突然停下脚步,一脸惊讶,然后高声对自己说道:“第欧根尼,你找到了比你更厉害的人。”说罢,他从自己干瘪的褡裢中取出一只木质的平底杯,扔到离自己很远的地方,随即绽放出胜利者的微笑。第欧根尼感到很幸福,因为他又找到了一件可以摆脱的物件。
行走者是国王,大地是他的领土。事实上,人们一旦拥有“必需”,就不会再失去它。
8
每个人都是朝圣者
事实上,朝圣者最本源的意思不是指那些出发前往某地的人(罗马、耶路撒冷等),而是指那些行走时身处他乡的人。
世界只是一个中转站,人们应当把自己的房屋视为夜晚的庇护所,把财物当成可以卸载的包裹,把朋友看作途中偶遇的路人。所有在凡间的人类都是朝圣者,终其一生都是流浪者。他们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真正的居所,因为这处居所并不存在于尘世间。事实上,整个世界是财富和命运的庇护所。
“卖掉你所有的家当,把所有钱财施给穷苦的人,然后跟随我出发上路”——耶稣基督
行走是召唤,也是皈依。
事实上,人们行走有时是为了解脱和了断:与现世的纷扰、繁重的公务,以及过度的消耗做一个了断。人们真正开始行走之日,其实也是道别之时。人们行走的目的,在于对抗这个世界的阴暗。
只有被痛苦洗涤过心灵之后,才能真正向圣地靠近。
以上,我们完成了对行走的哲学解读。
也许,行走本身就是目的吧!
就比如这一首小诗,来自兰波——
“走,走,戴冠穿衣,两拳插入衣囊中,悠然离去。
向前,上路!
出发!
……
和这里道别,前往其他任何一地方。”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行走。
PS:如果你在生活里疲惫了,你需要一场行走去犒赏自己。它不一定是很长的时间,哪怕只是一个周末,来一次认真的户外徒步,一次伴着晨曦的散步,一次穿越城市的游走,不要给自己任何身份,去静默、去剥离、去感受,学会全然的接受。相信我,你会收获一份久违的生命震颤。
我是贤杰,这里是我的听贤小馆,欢迎你常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