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十点五十五,沉浸式摘抄礼记中,借书期限一个月,计划逾期前利用周末去图书馆还书,突然被妈妈的来电打断思绪,第一反应是这么晚了打电话肯定有不好的事情,我要沉着冷静听妈妈诉说。
通话时长16分钟,妈妈哭着倾诉了三次,其一是说起侄子下午快放学时自己跑快了在幼儿园撞到椅子,额头起了个大包,半夜被哥哥嫂子拖着去儿童医院喝麻醉药照磁共振,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大半年就被迫喝一次麻醉药太造孽了,忍不住落泪;其二是看到哥哥出发前表情沉重,自己没有霸蛮跟着去医院,担心哥哥在看诊过程中会发脾气冲动做傻事;其三是想到了哥哥姐姐爸爸生活中都不听她的话,导致两个孩子吃亏受罪,气的又落泪了。
边摘抄边安静听妈妈哭诉着,头脑清晰地分析出最佳解决办法,先打电话给哥哥听听他说话口吻推断他的情绪是否稳定,问清楚,是否侄子会被喂麻醉药,把妈妈的担忧一个个否定掉,才能暂时安抚好她悲伤的情绪。听到哥哥电话里语气平和地说:“照个CT就行了,先不说了还有事”。我也松了口气,明白了妈妈是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和不可控的事,会想到最坏的结果,基本上每次她担心害怕的事都没有发生。
回想自己一个多月前,全院迎检时,同事们一起天天加班背应知应会和培训应急演练,到了快复评的那两天,身边的同事个个提心吊胆,担心自己被评审团问到回答不上的问题,医院因此复评失败,自己成了千古罪人。现在想来,我和同事们不也是犯了跟妈妈一样的错误,喜欢为没有发生的事过分担忧,精力被透支,专注力下降,影响此刻正要做事的效率。
过后思考整件事,妈妈希望我们都听她的话,是以她的人生阅历提建议,想避免我们吃亏生活顺利。初心没错,但她忘了不听她的话,也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主见,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所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着他的鞋子走来走去”,妈妈不够了解哥哥,所以自以为哥哥遇到事情会情绪爆发,不理智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喜欢自以为是给身边亲人朋友建议,打着“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控制着自己在乎的人。认可老子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这么做的快乐呢?
要身边人听自己的,是控制欲强的表现,情侣之间很容易因为想要对方改变,变成自己的理想型,对方没有听自己的话而吵架闹分手。于我而言,另一半不需要听我的话,我喜欢他坚定做自己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对方不听你的,说明你的认知局限出现了,不是生气,而是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停止了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