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拼多多的一则评论迅速冲上了热搜:
当一个年轻女孩下班猝死的新闻爆出后,拼多多并未第一时间对这个事件本身做出表示,而是痛快甩锅、阐明立场、启动危机公关,以及发出这条让无数打工人心态炸裂的评论。
一些上市公司或是大厂,一边用自己的光环击碎高材生的骄傲,一边配合媒体宣扬“狼性文化”,帮助这些高材生建立“生产线工人”的心理建设。即使完成身份和意识的转变,最后也不过是沦为万骨的悲惨。
游走于社会,不论做什么职业,为生计拼搏,不存在什么不堪。
但在健康受到压迫的同时,人情冷漠、得不到尊重,可能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比如电影《寄生虫》的花园一幕,由于被社长嫌弃味道,基宇父亲自卑的神经生生被拽断,反抗、杀人就在那么一瞬间。
《寄生虫》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另一部分的世态炎凉。
事件发生后,我又重温了一遍这部电影。
虽说电影讲述的故事和这个事件情节并不匹配,但是这部电影将富人、穷人、阶级、压制、反抗···这些客观存在以及情绪表达得很通透。
寄生虫本是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存活。
当人如寄生虫一般生存时,就会对自身和对方造成巨大的伤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触摸过美好事物的人会更向往新的美好,反之,贸然将怀着侥幸心理的穷苦人放置于富人的生活坏境中,他们可能会顿悟,也可能变得更贪婪——《寄生虫》影评。
人性总是经不住试探。
故事聚焦于一栋房子中的两户人家,地上,是富人一家;地下,是穷人一家。他们互为镜像,到最后互相厮杀。
基宇偶然一次机会获得了给富人家的女儿补习功课的机会,从此发现了一条比折披萨盒更赚钱的渠道,在将自己的妹妹介绍进来当艺术老师后,他们越发肆无忌惮,成功挤走管家一家,让爸爸当了司机,妈妈做了家里的新保姆。
这下,家里的所有人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
从此不会再担心,下大雨会把家里淹个水漫金山;找信号还要趴到马桶上;随处可见的蟑螂;以及永远暗无天日、恶臭无比的空气和环境。
他们日常要装作谁都不认识谁,然而趁着富人一家出门旅游之际,他们便从各处涌进来,好好“享受”了一把富豪的感觉。
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让富人一家不得不放弃旅游,驾车返家,也是这场大雨,把穷人一家浇了个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谁知,他们却发现了隐藏在富人一家中的另一户人家——前管家夫妇。
剧情从这里变得复杂、极具冲突,两个寄生家庭发现了对方的秘密后拼命想让对方消失的样子,凸显得戏剧张力十足。
然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结局。
当富人不仁,穷人不善,注定的宿命悲哀。
最后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
而那豪宅却依旧还是豪宅,永远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