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搜索了一圈营地教育的信息,写了一篇粗文:“营地教育又是什么教育?”
随机做了一些用户调研,发现,并不是很多人了解这个,所以又索性再看看,到底为什么只有这么少人谈及这个呢?普及到我们的生活,到底还要多久?
“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对营地教育形态非常好的概括,“没有围墙”体现了营地开放的环境和氛围,“学校”体现了营地输出教育内容的本质。
营地教育在美国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俄罗斯与澳大利亚在营地教育领域发展得十分成熟,学生参与程度高。据美国营地协会统计,美国约有12000个营地,住宿营在7000个,每年有1000万左右儿童和青少年、100万成人参加营地教育。俄罗斯是拥有全世界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营地达55000个,75%的学生都会参加营地教育。澳大利亚拥有900个营地,特色是与学校教育联系紧密,政府立法规定学校必须组织每位学生每年参加一周营地活动。
目前国内拥有各类营地1500个左右,每年参与营地教育的学生在20万左右。与整体国内青少年人口基数相比,学生参与度还处于非常低的阶段,从市场上可提供的产品形态来看,之前的市场供给也乏善可陈,更多的是借着教育的幌子做观光旅游。
对比海外营地教育发展,国内营地教育发展处在相对早期阶段。
据统计,2016年全国小学生有1亿左右,初中生加高中生加中专生,8000万左右,合计6-18岁的人数为约1.8亿左右人,对比每年参与营地的20万人,0.1%的参与度。
一般渗透率的临界点在20%左右,也就是3600万人的时候,就是一个临界点,这时候,传播挡都挡不住,会飞快的传播到每个目标用户那里。
当然农村的孩子有天然的自然营地。所以我们先看看城市的数据,粗略估计,一二线城市人口约为全国的10%,那也是需要近400万6-18岁的孩子有参加营地教育经历的时候,这个新型的教育模式才会被我们熟悉。
现在20万的参与度,很多应该都是非正式,专业的营地产品,所以,这个市场,应该还是很早期。
从一个想尝试一下营地教育产品的家长来说,目测应该以下四个方面会是主要的核心。
第一、营地
第二、教练,营长等一些列的专业人才
第三、课程内容,
一些非常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去不断的研究更加合适孩子们的课程产品。
第四,具有极佳传播效果的互联网产品,甚至增加AR、VR等技术
只有互联网产品才具有如此好的便利性以及快速的传播,
让决策前的依据,参考,咨询等变得不那么高门槛,
让过程可视化,安全会说话,缓解父母的焦虑和担忧。
让分享变的简单,容易传播到关注我们的那些人那里去。
作为一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形式,营地教育这种先进的体验式教育方式将越来越得到新一代家长的认可,行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我们时刻都能感受的到。
欢迎留言,讨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