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的【仁】和小篆的【仁】的写法很像,都是左边一个侧立的人,右边是数字二。表明了【仁】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孔孟思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仁德的胸怀是孔子思想的最核心的价值观;什么是仁?如何发挥仁德的胸怀,孔子给了我们最高的最有原则性的规范! 应用于现实的生活是我的精神食粮亦是践行规范的价值典范!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问其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约束自己,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不合礼朮的不看,不听,不讲,不动。从而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理想的境界。
@子贡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就是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知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对人有爱心,知其为而为之则为智。人和人相处谦恭有礼、做事时有敬畏之心、哪怕离的很远也不放弃忠诚就是仁。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外在質朴不太會講話,內在公正堅忍也近乎仁了。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仁”。 为人谦恭、宽厚、守信、勤敏、慈惠就能做到仁了。否则做什麼都會有悔,或不被人信任,或得不到好处,更谈不上功劳了。
在孔夫子眼中人人相亲相爱就是仁。做到谦恭、宽厚、守信、勤勉、慈惠就能做到仁。……!人人皆是仁者,但人人都有其动物性,世俗世界人人心性不同,如何应对,践行仁呢?
孔子对颜渊,子张,樊迟等学生对【仁】的回答体现了他智慧博大的思想和慈祥仁德的胸怀。 課堂中杜老師@从本体论讲【仁】本来人人都具有;@从功夫论讲【仁】人人都可以实践仁;@从境界论讲【仁】只有很少的人才做到甚至说没有任何人能达到,所以我们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实践。
杜老师讲述的【问仁】思想通达透彻,语言化繁为简让经典貼近当下的生活,实实在在,不偏不倚,生动活泼。整整近四个小时老师不知疲倦,我们亦听的兴致昂然,津津有味。孔夫子与弟子们学习生活,如一幕幕场景映现脑海那些经典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印记与心。課下反復學習,彻问自己是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經典有如一面明鏡,当一面面“镜子”亮亮堂堂的照过来,折射光彩亦如陽光雨露每次反观内化无异不是一场自我醒觉!自我升华的學習过程。 喜欢杜老师那句话:“当你笑的时候,笑容满面的,发自内在真心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全身的笑。你的腹部也会笑,腰也会笑,甚至你的屁股大腿都会跟着颤动。如果你的心没有笑,脸上装出来的笑容,那只是脸上肌肉在动,而身体其他部位没有动,所以人们说皮笑肉不笑。肉在里面,心身跟气脉整个一体是流动的。高兴的时候身体气脉有流动,不高兴的时候真的只是脸上的皮在动,肉没动。身體的每一个细胞都是通透的,你真高兴,你的身体也会透着欢喜,透着幸福”。
會養生的人大多真实朴素懂得和自己和他人的和諧相處之道!这是宇宙法则。是孔子仁德的思想境界。是儒家最高的价值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东西。学习儒家思想体悟最高的价值意识!與自己和諧相處!與他人和諧相處!參贊天地之化育!知行合一,福慧双修。
听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论语》心得——科尔沁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