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训练营是公众号“L先生说”的运营者——Lachel,创办的思维训练付费课程。
Lachel:20万关注的高效思维达人;知识管理、时间管理专家;深度思考践行者。
【职业履历】做过数字营销和互联网;执掌过多个大型项目;为多家企业做过咨询和培训
【自有品牌】17年创立品牌「智识学院」;目前已开设多期「智识训练营」;正在筹备「深度成长营」
【擅长领域】品牌:有多年市场营销和品牌经验;管理:PMP持证人 / 项目管理专家;心理学:擅长认知思维与管理结合有多篇思维 / 学习 / 心理学领域热文
【主要作品】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17年全网阅读量超千万);摧毁一个人可以有多简单?;建立知识体系,这份指南就够了;及其他大量转载数百次的热文
【平台合作】领英 / 36氪 / 分答 特约作家;知乎、虎嗅特约导师;多家百万量级公众号长期合作者;多家平台、课程、训练营嘉宾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公众号“L先生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阅读和记忆的基本原理;
2-高效阅读的方法——FCR法;
3-高效记笔记的方法——概念图。
1-阅读和记忆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阅读方法,就像图中所写的那样,逐字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很容易就会忘记前面读过什么,你需要不停地回跳和回想,这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逐字阅读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呐?
下面的图大致表述了逐字阅读时我们大脑内部的工作原理。
图中的1和4是我们逐字阅读的信息内容,2、3、5、6是我们大脑内部的工作流程。文字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短时记忆里面,然后被识别跟理解,再写入长时记忆,再把短时记忆清空,再去容纳新的信息,再识别、理解、写入、清空,这样不断循环。
这里有一对矛盾,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识别是非常快的,但是对信息的记忆和储存是非常慢的,所以,你势必会丢掉很多的信息。它们可以被你识别了、理解了,你也觉得你记住了,但你并没有真正记住它。就像图中5和6时,你觉得记住了许多信息,但是还是有D这个信息被大脑丢弃了。
下面这张图表述了我们的记忆对信息的提取原理。
我们所记住的信息是杂乱地堆放在我们的记里面的,它们通过一些外部的线索,或者内部的钩子,被激活。将它们提取出来之后,再重新组合成有逻辑意义的信息。这是一个回忆跟提取的过程 。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逐字阅读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呐?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过于零碎。
一方面,接收信息非常零碎,我们需要不断地写入信息再清除它,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短时记;另一方面,储存信息也非常零碎,信息是无序的、杂乱地堆放在我们的长时记忆里面,它难以被提取,也难以被整理出来。
所以,逐字阅读最大问题就是信息过于零碎,导致我们接受、理解、记忆、提取整个过程都非常缓慢,并且容易丢失信息。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呐?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FCR阅读法。
2-高效阅读的方法——FCR法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脑里同步地展开一张白纸,对信息进行优化,简单来说,就是在从阅读到提取的过程中,我们插入一个优化的步骤,在读到信息之后,先对信息进行优化,然后再进行记忆,把它存储在长时记忆里。下面的图片简单示意了这个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呐?有两点。
第一点,在阅读时,先在记忆里划分出几块空间,然后把信息有序地放进去,这样就可以避免信息之间的干扰,包括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使信息存在一个整体的顺序跟结构。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框架化。可以用下图表述。
第二点,是把零散的信息碎片尽可能地组合起来,把一整块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吸收跟记忆,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组块。可以用下图表述。组块可以避免我们的短时记忆、被更新,它可以减少我们重新写入跟清除记忆的过程。
那么,在进行上面两步时,我们势必需要对信息进行一定的裁剪跟修改,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重构。
框架化、组块跟重构,就构成了我们高效阅读和提取信息的三个基本原则,也可以称为FCR阅读法:Framing、Chunking、Refactoring。
如果你是程序猿,那你一定知道程序开发的基本原则就是,自上而下、逐步精确。先有一个整体的大的框架,再把大框架划分成多个小框架,再逐步地细化,不断地细化,把内容填进去。
阅读也是一样的,先对信息要有一个大的框架结构,然后不断地去分割跟细化这个框架,最后,再细化到具体的内容,具体的字、词上面。
通过这三个原则,我们可以更加优化地理解、吸收和储存信息。后面会举一些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譬如下图例子中的一串字母,如果我们直接来记忆它们,会比较困难。为什么呐?因为一共有12个字母,并且不规则,所以很难直接去记忆它。但是如果仔细阅读的话,我们会发现,倘若我们把这串字母,三个一组进行分组的话,刚好可以分成四组:CNN、BBC、FOX、NYT,它们刚好是四个媒体的名字。所以,我们要记住这十二个字母的话,只需要把它们转化成四个四组就可以了。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四组的顺序,就可以直接记住这十二个字母了。
现在来回想一下,在刚刚的例子里,我们采取了什么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跟记忆这一串信息呢?
首先,我们先通读了一遍,没有逐字阅读,而是先大体浏览了一遍,我们发现它可以被划分成四组。这就叫做框架化。
其次,我们并不是单个地去记字母,而是三个一组来记忆,把三个没有意义的字母组合成一个组块。就就叫做组块化。
最后,我们把本来需要记住的十二个字母变成了四个媒体的名字跟顺序,这个过程就是重构。我们在没有改变信息愿意的情况下,对它进行了一些改写,使得它更容易被记忆,这就是一个重构。
FCR阅读法就是利用这三大原则,来对信息文本进行优化处理,使信息更容易被我们所识别、理解、吸收和记忆。下图是FCR比较书面化的定义。
要注意的是,FCR并不是先后顺序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的,当你在划分框架的时候,你其实也是在重构,当你组块的时候,你也是在重构,你需要同步地去使用这三个原则,帮助你快速高效地去吸收和理解信息。
阅读时最关键的是,你要同步地在大脑里想象一张白纸,然后把你重构之后的框架和信息有序地填进去,记住它们之间的脉络和逻辑关系。这样就可以非常简单地记住大量的信息。
采用FCR阅读法可以按照下图的5个步骤来进行。
FCR阅读法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你一定是先要知道这段信息,它想表达什么,它在讲什么内容,它是一个什么结构。然后你再去看它怎么讲,再去细究它的内容。包括你阅读的时候也一样,你一定是先对某一个部分感兴趣,然后才会去选择性地精读它。
无论读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你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先找到文本里面,有哪些内容是你所感兴趣的,你想获得什么信息,你想解答什么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
为什么要这样做呐?因为,我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可预知性。简而言之,一段信息不论长短,只要你事先知道它大体上讲什么,它每一部分讲什么,那么当你阅读的时候,你整体的效率会高很多。
譬如下面这段阅读材料,如果事先告诉你,这段文字讲的是贝克的三个重要观念,并且整体结构是总分总,先讲了贝克提出了三个观念,然后分别阐述每个观念的细节,然后最后再综上所述。那么你阅读的时候,整体的速度跟你最终所记住的信息,一定会高非常多。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导出一个结论,作者在写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他会有自己的思考逻辑和框架,但是他的框架并不是你的框架,也并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框架。因此,我们在阅读时,需要自己建立一个自己的框架,然后按照自己的框架的脉络,去阅读和思考。
所以,读一本书时,你可能需要不断地跳读,比如说读一页,然后再再跳回前几页,去查前面的内容,或者跳过中间一部分内容,跳到后面的某个内容等等。千万不要逐字逐句逐页,这样去读。甚至一本书你有可能第一次先读几页,然后放下,下次再拿起来再读几页,都有可能。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个主导的框架和脉络,这样才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接下来,我们用前面讲过的五个步骤,对上面的材料进行一个大致的实践。
首先第一点,是找到文章的主体或主题。
主题就是文章想讲什么东西,而主体则是主题的主语。举个例子来说明,一篇文章想告诉你鲸鱼是哺乳动物,那么,这是一个主题,而鲸鱼则是主体。
有些文章的主题可能比较复杂,没关系,我们就看主体。那么怎么找主体呐?还是上面那段材料,我们拿到手之后,第一眼先看第一段,找到几个重要的名词,去猜想它想讲的主体是什么。这段材料里,它想讲的主体有可能是贝克,也有可能是认知疗法,也有可以是这三个概念。这三者都有可能是文章的主体。这个时候,我稍微过一下第二段,读一下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看到“常识”,那我就会知道,这篇文章想要讲的主体应该是后边的这三个重要概念:常识、自动化思维和规则。
那么第二步,先不要逐字地去读每一段每一句话。而是先从头到尾扫视一遍,去判断每一个段落在整篇文章里面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它想表达什么东西,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
这里需要用到一个方法:E型扫视。
也就是一段话,精读它的首句跟末句,然后在整段的中间去寻找它的主体。简化来说,就是头尾精读,中间扫视找主体。
我们用E型扫视过一下上面的材料。
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部分就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所集中和跳跃的路径。那么经过几秒钟,对整篇文章的每一段话进行扫视后,我会心里有数,我会知道,这篇文章的第一段直接抛出了三个概念,然后中间的这四段话,是分别在讲这三个概念,最后再集中起来告诉我们一个结论。所以,这就是整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结构。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或者借助纸笔,把这篇文章变成图片里一种形式。
这就是对文章的重构。
当我阅读到其它内容时,我就会知道,我需要把它放在这个重构内容的哪一个位置。
大家在进行E型扫视和跟判断每一段话结构时,我们主要思考的是,这一段话它是属于顺承还是转折。简单来讲就是这段话跟上一段话,它们讲的是不是同样的东西,如果是的话,那么它们就是属于同一层结构里面,是顺承;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这里可能就是一个结构的转折点。
再回到阅读材料中,我们看到,“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读到它抛出了三个概念之后,然后下面一段,具体讲了里面的第一种概念——常识,由此我们知道,这里发生转折,这段话想表达的内容,跟上面那段话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层级不一样,第一段话是一个更高的层级,而第二段话是对于第一段话里面的某个内容深入的描述,它属于稍微低一层的位置。
其它段落依次做同样的分析。
第三步,就是选择你感兴趣的部分去精读。这一点就非常简单了,你已经找到了每一段话它起到什么作用,这篇文章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那么下面你就选择你感兴趣的部分精读。
第四步,当你在精读时,不要逐字逐句去读,而是尽量地把句子组合成句群,去识别和提炼一个句群的主干。句群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是指表述同一个主体的一些句子的集合。
经过第四步后,可以把精读之后的内容重构成这张图。第四步属于第二个程度的细化。第一程度的细化是划分整体结构,第二个程度的细化是针对划分出来的结构,去找到里面的每一个句群,再进行一次划分 。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针对我们已做好的这么多东西,再进行第三个层级的细化,精细地去阅读文字表述,这就是第五步。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去精读,重构句群内容。
下面是材料里重构的一个例子。通过对这段话进行非常细致的阅读跟重构,就可以把这些文字转变成关于常识的三个东西:定义、形式和后果。这样子就非常地清晰了。
然后再把这个重新写入到前面脑海里,或者纸上记录的重构框架中,以此类推,就可以把整篇文章浓缩成下图这样的内容,最后可以把它记在脑海中。这就是一个完整的FCR阅读法的流程。
虽然前面说的五个步骤,听起来比较复杂,但其实当你熟练了之后,这个过程密雪儿概念一是不需要主动去运用的,它们会成为你下意识的一个本能反应。用这个方法去阅读前面材料时,你可能只需要十几到二十几秒,就可以把整篇材料变成重构之后的内容。非常快,而且可以非常高效地记住它。
补充几个比较重要的Tips:
阅读的方法有了,阅读的内容也重构在脑海里了,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把读到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再讲一讲高效的笔记记录法。
3-高效记笔记的方法——概念图
首先,概念图不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记住篇章结构。但问题是,我们干嘛要要记住作者的结构?我们为什么要去记住作者如何 写一本书、一篇文章呐。
思维导图的作用是什么呐?它可以帮助你回忆你看过的东西。但是比如说,我现在想记住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我想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和它的逻辑,思维导图能做到吗?很难。再比如说,我看了一本书,我做成思维导图,发给我的朋友,他能看懂吗?应该是看不懂的。
所以思维导图有没有用呐?当然有用,只是它的作用比较有限,它可以帮助你去回想你所读过的东西,但仅此而已。
而读书是要去把作者的内容拆解、吸收、化为己用,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全盘照搬、全盘记忆。思维导图是对框架的提炼,但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笔记方法。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更加有效、便捷的笔记方法呐?那就是概念图,Concept Maps。
像下图这个样子。
可以看到,概念图跟思维导图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它不是按照思维导图的模式介绍,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这个内容分成哪几个点,这个点又分成哪几个小点。这是思维导图的模式。
而概念图,它是以概念、知识点为核心,围绕着某一个概念、某一个知识点,把跟它相关的所有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并且去寻求概念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概念图的模式。
你可能会发现,概念图,跟我前面所说过的大脑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认知的模式非常相似。我们是通过节点的形式去储存很多的知识点,再通过节点与节点为之间的联系,把它们构筑成一张网络。而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知识体系、知识网络。所以,概念图其实就是对人脑的认知、理解、记忆知识整个模式的模拟。
下图是概念图最基本的一个规范。
它是把两个节点通过一个连接词加一个箭头连起来。通常来讲,A和B都是一个单词。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下图是一张对于马这个中心概念,围绕它所建立起来的一张概念图。可以看到,蓝色部分是单向的。右边橙色的箭头是双向的。绿色的虚线属于比较弱的、但是仍有一定联系的东西。
我们用概念图把前面的材料做一个笔记,得到下面的图。
这张图可以非常清晰地把整个材料的逻辑展示出来。
可以看到,概念图它是由一个节点、一个连接词加另一个节点所构成的。那么连接词能不能省略呐?如果两个节点是因果关系,并且整张图都因果关系,那么连接词可以省略,否则的话,最好保留连接词。
概念图有以下三个作用:
通过制作概念图,把很多很多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到一起,组成一张网络,再不断地把网络里面的一些局部、一些小的网络聚合起来,把它编码成一个更大的层级。通过这样的过程,不断地更新迭代、提高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讲两个比较重要的点。
第一,概念图的节点,必须是一个单词、一个对象、一个知识点,不要把它写成一句话,更不要写成很具体很详细的一些描述,你只需要用一个词去代表为个概念就可以了。
第二,在制作概念图时,我们需要的是网络思维,而不是线性思维。有的人做一篇文章的概念图时,会习惯地用线性思维进行。他会想这段写的什么,下一段写了什么,再下面一段写了什么,用一个直线把它们连起来,这样其实是不好的。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先通读整体,去进行FCR,然后找到这篇文章关键的节点,再去寻求补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才是网络思维,最后形成一张网状的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