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过这样的人生》
Susan Kuang
49个笔记
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如何从过度思考和内耗中解脱出来
持续检测和评估我们当前的状况。
一旦这个“监控器”被打开,它就会立马关注到此时现状和目标状态不一致的地方,而意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会激励我们不断想办法去减少这些差异。
当大脑发现事情现在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状态时,它就会释放出压力激素,让我们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于是我们就会把精力集中于这个问题上,并调动所有内部资源,试图通过无休止地思考来解决它。
差异监视器的工作原理:
1)首先,我们创造一个想法:我们希望事情是怎样的,或者我们认为它们应该是怎样的。
2)接下来,我们将其与我们对目前的情况进行比较。
3)如果事情的现状和我们想要的有区别,那么我们会产生想法和行动来缩小差距。
4)我们监控进度,看看差距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动。
5)当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我们对事物的期望相一致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已经达到了目标。
大脑的存在模式
如果说行动模式的关键词是改变和解决问题,即想办法缩短现状和理想状态之间的距离,那么存在模式的关键词则是接纳和允许——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企图去消除或改变什么。
存在模式与行动模式的时间焦点是完全不同的。在努力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出不同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预测如果我们达到目标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者回顾我们曾经处理过类似情况的记忆,以获得现在如何继续的想法。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行动模式下我们想的不是过去就是未来,而很难有“活在当下”的体验。
在存在模式下,大脑因为不存在要“达到某处”的冲动,也没有需要实现的目标,所以它可以完全专注于每时每刻的感受和体验,它的关注点就只在当下,而不是未来或者过去。
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你练习得越是有系统,越是有规律,那么正念的力量就会越多,并会更多地为你效劳。
问题在于,我们太依赖感受了
问题在于,我们太依赖感受了
为什么不能依赖感受
因为不管你多优秀、多成功,你总会发现更成功、更优秀的人,于是你又会因为自我地位受到威胁而感到焦虑,并因此而去寻求更多的认可和更大的成功。
快乐并不等于幸福
强调生活满意度的幸福叫作happiness,它侧重的是快乐的情绪,而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一种蓬勃发展(flourish)的人生状态,这种幸福叫作well-being。
是在一步步探索出来的,能力也都是通过不断走出舒适区,不断迎接新挑战,才能慢慢积累而成的。
事实上,那些能够找到人生方向的人并不是不迷茫,他们也迷茫,也困惑,只不过他们接受迷茫和困惑,他们知道人生原本就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他们不会让迷茫阻止自己探索、行动和试错的步伐。
你不想面对的是什么?然而只要勇敢面对它,你的人生道路必将开阔起来,无论过程多么艰辛。
学会与感受和谐相处
如在觉察到不安(或者任何一种你不喜欢的情绪状态)时,你能够懂得去接纳它,不把它当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也就不会被不良情绪所控。
请记住:你只是想要,而非需要
请记住:你只是想要,而非需要
一个抵抗焦虑的神奇想法
你认为的需要,是真的吗?
“想要”代表的则是大脑对某种快乐的渴望,它背后的潜台词是这样的:“我想要……,得到了我就会更快乐”。
你可以“想要”,但别被它束缚
1.列清单,把你头脑中所认为的那些“需要”和“必须”全部都列出来。它们可能是一些你认为自己必须做好,不可以失败的事情,也可能是某些你认为自己必须达成的目标,或者某些必须得到的成就和认可,还可能是一些你认为自己离不开的人。
2.对它们逐一进行审视,想想为什么你不需要它们,原因可能是:
1)没有它,世界不会停止转动,你也不会活不下去;
2)你的价值不由它决定,你不需要依赖它来获得存在感,也更不需要依赖它来接纳和认可自己;
3)它是可以被替代的,人生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值得做,同时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快乐值得去体验。
3.改掉使用“我必须”“我需要”“我应该”这些词的习惯,用“我想要”“我希望”去替换。
每次感觉焦虑的时候,你就可以反观一下是不是头脑中存在着“我需要”之类的想法,如果是,那就把“我需要”改成“我想要”,并说服自己为什么你只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4.弄清楚生活中哪些事物真的让你快乐,哪些目标是真正重要的,是你真的想要实现的,然后用尽全力去追求,但不管多想要,都不要认为它们是必须得到的或实现的。这样的话,你便不会在还没有得到和实现的时候,就过于急迫和焦虑,也不会在得不到的时候,感到痛苦和抑郁。
当你真正理解并学会“想要而非需要”之后,你就不会再被自己想要的东西所束缚
你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越多,你就越脆弱,越容易焦虑,特别是当你需要的东西在别人手中,不由自己掌控时,比如你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
反之,你需要的东西越少,你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就越少。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你需要的都在自己手中,无需从别人那里获得,那么你就自由了,你的内心将不再有恐惧,你也就不再会被恐惧所驱使……
害怕什么就去做什么,直至克服它
害怕什么就去做什么,直至克服它
直面恐惧,才能克服恐惧
暴露练习的具体步骤
1.写下你想要突破的恐惧
首先,你需要写下自己想要突破的恐惧。
2.列出你的“恐惧阶梯”
3.设计你的暴露练习
4.记录你的进展
为什么你总是“想要” ,却很难真的“喜欢”
为什么你总是“想要” ,却很难真的“喜欢”
一个大脑,两个世界
多巴胺会瞄准那些对我们生存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让我们去努力获得,而一旦获得,多巴胺的任务就完成了,这些东西就会进入近体空间,交给当下分子来处理。
当预测和现实发生偏差时
比方说假如你得到的奖赏超出预期,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快乐感,那么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在那一瞬间增加,你便会因为这种惊喜而感到十分兴奋,兴趣也会随之增加。
相比之下,胜任感和成就感是更值得追求的,它们不仅能够给你带来自豪和满足感,还能提升你的内在掌控感,因为目标的达成和挑战的突破会让你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属于你自己,你不需要担心会失去。
多巴胺与自我激励
一方面你得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学会调整预期,让它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把困难和挫折看做成长的一部分,做好承受痛苦的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你还需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激励,也就是在遭遇挫折和感到沮丧的时候能够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创造更为平衡的生活
如何去培养呢?分享几点实用的建议:
第一,正念练习和感恩练习。这两个练习都能够把我们的关注点从未来拉回到当下。
第二,用游戏化思维管理目标。学会把大目标拆分成难度适中的小目标和小任务,然后像在游戏中打怪兽一样,全力以赴去搞定当前的小任务,完成之后给予自己肯定,然后再去关注下一个小任务。
第三,培养一项运动类或艺术类的兴趣爱好,比如健身、舞蹈、绘画、书法、乐器、声乐、摄影等等。
第四,给自己一些留白的时间,做些让自己感到放松和滋养的事情,比如阅读、散步、接触大自然、听音乐,做饭,和朋友家人享受美食等等,从中获得一种在“生活”的感觉。
-- 来自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