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三四年时间未写过大篇幅的文字了,开启这篇行文的时候,竟有一种强烈的生疏感。这些年除了工作,基本上都在疲于应付各类他人约稿的歌词。想想命题作文似的歌词写了大概也有百首了吧,而真正直面内心的文字,无论长短,又写了多少呢。
怀念学生时期对着电脑任思绪肆意流淌的文字,无论是照着成名歌手的曲子填的歌词,还是自以为是的小诗,亦或信笔由缰写的散文。那时候也不知道文字可以换钱,只是想写就写,在昏昏欲睡的大学教室,在一个人的宿舍,甚至是通宵包夜的网吧。在多少个忘记时间流逝的深夜,在无数个变幻的场景里,不变的唯有耳机里的音乐、手指触及键盘的声音和无拘无束、嬉笑怒骂的内心。一幕幕仿佛都还在眼前,而其实已经好遥远。幸好还有那些沉睡在QQ空间和人人网里的文字,偶尔翻阅,让我感觉恍然昨日,那些早已撤离我人生的人和事,也在某一刹那又鲜活在我的身边。
于是此刻,在从越南归来的隔离酒店里,我决定重新打开电脑,随意放一首喜欢的歌,让指尖再一次在电脑键盘上自由敲打,以记录这一路的越南之行。这感觉就仿佛一个多年未曾触碰钢琴的乐者,再次弹奏起那首陌生而又熟悉的旋律。故事是短暂的,但文字是永生的。希望日后翻阅起,还能找回此刻的感受。
关于越南,大概是我除了故乡宁波和读书的西安,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了。三年时间,前后一共到访过越南三次,时间长短各异,第一次一个礼拜,第二次四个月,第三次两个月,都是因为SAP项目。后来我们也曾自豪地说起,集团下属的越南一共4家公司,3家的SAP系统都是我们做的。
第一次到越南是2020年初,短暂停留了一个礼拜。当时的世界还没有疫情,从宁波转经澳门,再到越南首都河内,上午出发,晚上就到了。下飞机时,脱掉厚重的衣物,刹那间,从宁波的冬天,穿越到异国的夏天。当然对当地人而言,此时已是秋凉十分,但对习惯江南冷空气的我而言,这里俨然是一番艳阳高照的夏日景象,这感觉甚是奇妙。
记得当时是为了BK公司SAP项目前期的调研,准备调研完回国,等过完春节,一帮人再火速杀回越南,开始实施。奈何回来没多久,COVID-19大面积爆发,进出国门再没有如此简单,后来也再未成行,项目也改为远程实施。就连上线时,也是一帮人各自在家中,对着电脑跟越南同事远程连线,一步步完成上线任务。这也算我职业生涯中,最为特殊的一次上线经历。那夜大家虽为谋面,仅凭着语音和桌面共享,各司其职,一直奋战到凌晨。如今想来,也是回味无穷。
第一次的越南之旅,仅有一周时间,虽未能深入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但终究还是令人大开眼界。随处可见的咖啡馆,无论是装修别致的店面,或是街边简易的咖啡摊,悠闲的人们吹着晚风,品尝着浓浓的咖啡,用长竹筒抽着水烟,闲聊人生,甚是惬意。广场上席地而坐的人群,三三两两,远处传来的吉他声伴随着歌声,甚至偶尔还有几首中文歌唱起,让人倍感亲近。越南人兼具亚洲人的传统和法式的浪漫,大都明白及时行乐的道理,这点深得我心。
那也是我第一次尝试滴漏咖啡,浓厚的黑咖啡,从加热的小罐子中一滴滴缓缓落下,混合杯中的奶油,黑与白、苦与甜相互融合,再搭配挤上了柠檬汁微辣的牛肉干,酸甜苦辣尽数囊括,恰若人生。只是初次尝试的人,当晚大多是无法入眠了。行走于错落的街道,除了色彩各异的越式民居,还有交杂的法式建筑和中式古屋,到处可见使用拉丁字母的越南文字,以及偶现的中文楹联,更添新奇,这也是复杂的历史为这个热带国度留下的一道深深的印记。
越南在很长的一段历史进程里,都是使用中文的,甚至语言中也保留了很多中式的发音,同时也是汉文化圈国家一员,受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大约一百多年前,随着法国殖民者的到来,才改为如今用拉丁文字母拼写的“国语字”。因此除了文字,这里的饮食、生活习俗、节日,甚至人们的长相也与中国大同小异。对于初到此地的我,并未有太多的不适应。反而这里清淡的饮食,与家乡宁波没太大差别。而越南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中国人悉数吃辣,重油重盐,大概来到此地的中国人多是如此,中餐馆也大多是川菜系所致。以致我需多次跟越南友人解释,也是有中国人滴辣不沾的。
说到刻板印象,未到过越南的人,得因于国内消息之闭塞,多少都对越南有点刻板印象和偏见。很多人认为这边还是一番水深火热的光景,道路是泥土路,人们贫苦不堪。实则不然。
越南从86年开始革新开放(类似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近几年,傲人的GDP增长速度,对外资的包容,以及较中国更为彻底的改革,已然使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从我前后三次的到访中,面对逐次飞升的物价就可见一斑。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服务,消耗的越南盾越来越多,再加上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的贬值,恐怕钱袋子不够充盈的,来到此地,会痛感捉襟见肘。这大概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吧,虽然这里还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
纵然大部分的越南员工工资还是较中国低很多,但同样富起来的人也是大把可见。各类别墅区、进口车时有显现。越南土地的永久产权,让本地人都选择自建房屋,而且当地人也看不上那些买高楼公寓的,后者多为外国人在购买。想想也是,如果我们在地大物博的中国,也可以买一方小小土地,构筑属于我们自己永久的家,谁还去买那70年有效期、价格昂贵的“空中楼阁”。记得初到越南时,越南同事说你们中国人总奉劝他们赶紧买房,以后就没有上车的机会了,后来事实也证明,这个建议是完全正确的。到如今据说一套落地的民宅也可以卖个三五百个W。前段时间,李嘉诚也对越南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据说胡志明市的房价已超过3.5W一平,怕是没过多久,房价也将继续刷新纪录。其他城市也是随处可见在建的高楼和厂房,欣欣向荣,一番我们曾有过的场景。可惜此处对中国人购房有诸多限制,大概是中国炒房团名声在外,让其心生畏惧。越南的道路上,基本上被各式日本车和韩国车占据,全进口的车辆使得同样型号的车子价格较中国高上近一倍。三四十万你在中国可以开上BBA,但在越南恐怕只有凯美瑞之流。
而对外资的开放,也让这里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投资。就我去过的北江和北宁两座城市而言,大量的外资企业在此进驻。中资的如立讯、台资的如富士康,韩资的如三星,日资的如佳能等等,都汇聚于此。而我所在的宁波,也有大量的私企已经或正在考虑来越南建厂。不少城市里的韩国街、中国街、日本街,都已成相当的规模。记得游走于北宁的韩国街,遍地的韩文霓虹招牌,路上成群的韩国人,店门口服务员热情地“阿尼阿瑟哟”,不知道的还以为身在韩国。记得有越南友人打趣地说起,他们的城市已经快被中国人和韩国人占领了。同样的,在河内的日本街,也俨然一副日式气息,日料店、居酒屋、日式娱乐场所等等一应俱全。当然消费也绝对是日本级别的,记得一碗小小的拉面,花了大约80RMB,着实让我肉疼。这里会英文、韩文、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会多国语言。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越南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一个从不会中文的人,只学了三个月就能流利交流的,大有人在,奈何我从小学开始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依旧是个半吊子,只能勉强使用,惭愧。大概是有迫切的需求,所以一切都如此水到渠成。越南于2007年正式加入WTO。市场经济告诉我们,需求决定市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另外令人暗叹的是越南取消了gongwuyuan的铁饭碗,要求guanyuan公示财产,甚至在讨论全民puxuan的可行性。你可能会觉得他国家小,易于实行,但其实越南狭长的国土面积,加起来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云南省,却拥有接近1亿的人口,绝对不是一个小国,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又有多少个呢。而越南的改革还在继续深入,纵然他仍不够发达,仍有各种的不足,房子也不像某国那么高耸,但相信这个美丽的热带国度一定会越来越好。
扯远了,以上很多其实是我后来几次越南之旅的感悟。说回第一次越南之旅,不到7天时间,其实感触并不太深,很快便结束了。倒是在回来途径香港机场的时候,当时机场的电视屏幕上,已经在紧急滚动地插播新闻,说大陆爆发不明原因feiyan,情况严峻,要港岛市民提高警惕。而此时的大陆,仍是一片准备过年的祥和气氛,春晚彩排也在火热地进行中,手机上也丝毫没有类似的消息,局域网造就了另一个世界。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回去没多久,一切已无法控制,开启了新冠纪年。
行文至此,夜已深,发现居然已经写了近4000字,想想也没人愿意读完我这些啰嗦之言,权当自己心路历程的一段记录吧。而后续两次的越南之旅,时间更长,到访的地方也更多,所见所感也更加丰富多彩,就留给以后再续吧。
2022年11月13日深夜于广西隔离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