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笑 了————与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初步对话
“老师,您看豆豆他笑了!”
“豆豆和我们一起玩了!”
“豆豆会画奥特曼,特别棒!”
“老师,豆豆跟我们打扫卫了!”
“豆豆会说‘对不起’了,还对我说‘谢谢你’,我想和他交朋友。”……
教育的天职在于让家长嘱托给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播种希望,收获知识,阳光地成长。
教师的神圣使命提醒我从教时常思教育行为是否健康,时想孩子发展是否和谐,不要放弃一个学生,哪怕是有些问题情况特殊的,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
由此,在这样的一种心境里,我试着走进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进行了初步的心灵对话,于是便有了前面的场景,演绎了一个故事的美丽开头。
今年开学初,学校安排我带一年级二班的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工作。这样,一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面目清秀的小男孩豆豆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一开始我没有过多地留意,可是没两天,便发现了他的异常,上课坐不住,有时突然站起来尖叫,有时下座位满教室乱跑,有时嘻嘻地窃笑,指头指指戳戳,自言自语,有时又冷不防打一下同学或是拿走同学的学习用品,几次点名也不见效,这还能上课吗?这个竟成了我每天工作中时时挂心的一件大事。
后来,豆豆的爸妈告诉我孩子三岁时检查出患有自闭症,且不经吓,我才明白原委。
豆豆的爸妈很为孩子担心,生怕受了委屈,出现什么不测,请我特别关照。这更增添了我的忧心,我该怎么办呢?
教师的神圣职责提醒我必须面对现实,无畏现实。
在医生朋友的帮助下,我首先了解了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又名孤独症。常见的表现是:孤僻,胆怯,自私,任性,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自闭症患儿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充耳不闻、漠不关心,仿佛周遭的世界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极其难理解,所以被称作是“星星的孩子”。又据了解,对于自闭症,目前医学上尚无治愈手段,惟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在发病早期进行特殊教育和行为训练,使自闭症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如果干预成功,孩子将有可能走出孤独,成为正常人,有的还可以成为杰出人物。假使错过治疗的关键时期,有的患儿将终身不语,有的将智力低下,甚至有严重的精神障碍。
于是,我一边观察这个属“星星的孩子”,以掌握较多的来自豆豆的信息;一边借助于网络,寻求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救助手段,以教我走近豆豆。
至少,我们还有努力的希望,我们没有放弃的理由!何况,我发现豆豆的情况还不算特别严重。
因为从网络中了解了一些自闭症儿童的悲喜故事,也随着对豆豆诸多信息的积累,在豆豆爸妈的协助下,我和任课教师沟通,和学生达成默契,尝试着给予豆豆阳光与雨露,期盼着这颗“星星”的闪耀。
利用班会和《品德与生活》课,我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我们全体同学的团结、互助,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热情。
大家都一起关心豆豆、帮助豆豆,没有因豆豆把谁“欺负”了而埋怨豆豆,最多是到老师这儿诉诉委屈,得到些安慰。
同学们主动的找豆豆一起玩,教他玩的方法;积极的给豆豆教字、讲题,陪他读课文……
在到校和课间活动的空间里,我常和豆豆交流,尝试着与他接近、沟通。有时候我把他抱在怀里,倾听他窃笑自语,消除他的戒备;有时候对他提出一个话题或问题,因势诱导,以图对他同化;有时候和同学们一起逗闹耍笑,引发他的情质,改变他心理上的认知……
课堂上,我更是时时关注着豆豆的言谈举止,寻找着与豆豆交流的契机。
我时常以做得较好的同学为榜样,给豆豆说教,以引起豆豆的注意;或是以豆豆对课堂和同学的损害为事例,引导他辨识对错,引发他心理的变化;有时抓住豆豆窃笑自语中蕴藏的信息,给他表演的机会,传输给他信心与动力……
渐渐的,豆豆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同学和我叫他时,他不再躲避,能走过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虽然他不太明白;课间时,能和同学一起拉着手做游戏,虽然有些不伦不类;当他课堂上有不良举止时,我一点名他能按照老师的指令去改变自己;他的表现不错时,对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掌声会流露出高兴的笑容;有时,他会模仿老师和同学的一些动作,拿起课本读书或者弯下身子拣地上的垃圾……
有一件事让我特别欣慰。一次上课时,豆豆突然跑下座位将他身后的同学打了一个耳光,那个同学当即哭出了声。
我当时很恼火,对他大叫了一声“豆豆”,我一副凶巴巴的样子。他先是一楞,然后慢慢地走到那个同学面前,叫着那同学的名字说:“对不起,我再也不打你了。”
豆豆这个意外的举动给了我和同学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借机给了豆豆批评与鼓励,也顺势教育其他学生一起来更主动的理解豆豆、关心豆豆、帮助豆豆。同学们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豆豆,时时关注着豆豆。
有个学生发现豆豆爱画画,奥特曼画得特别好,告诉了我。我看到豆豆比较喜欢画奥特曼,同学们也很羡慕,就让大家闲时叫豆豆画画。同学们非常高兴,闲下就拉着豆豆去画。豆豆也很兴奋,乐此不疲。
豆豆已能融在集体中了。豆豆成了我和同学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豆豆的成长时刻牵挂着我和同学们,豆豆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个进步都成了我和同学们交流的话题。
我想,可能是我们的爱心与善待以及孩子们的纯洁和天真引发了豆豆前进的潜在力量。
我们能够看到豆豆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怒哀乐的那一天吗?能够给这个刚开始的故事划上一个美丽的句号吗?
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因为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