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像一面镜子,却总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影子投在他人身上,落在世间万物上。这便是投射心理,一种隐秘却又普遍的存在。
办公室里,小林总觉得新来的同事看自己的眼神带着不屑。每次对方低头整理文件,他都觉得那是在暗自嘲笑自己昨天汇报时的失误;对方和别人低声说笑,他便认定话题一定绕不开自己的笨拙。直到有天深夜加班,他偶然听到同事打电话,语气里满是对自己工作的焦虑——原来对方只是和他一样,正为了融入新环境而惴惴不安。那一刻小林忽然明白,那些所谓的“不屑”,不过是他将自己对失误的懊恼与自卑,悄悄贴在了对方身上。
巷口的老槐树又落了叶,有人见了叹“一叶知秋,满地萧瑟”,有人却蹲下身捡起一片,说“你看这纹路多像掌心的脉络,是生命沉淀的痕迹”。前者心里装着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便给落叶镀上了凄清的滤镜;后者揣着对生活的热忱,连凋零都成了温柔的注脚。
母亲总念叨邻居家的孩子“太调皮,将来肯定没出息”,直到有次她看着自己儿子闯祸后倔强的脸,忽然红了眼眶——那分明是她年轻时没说出口的,对自己“不够安分”的苛责。我们总在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又在评价别人的瞬间,泄露出藏在心底的秘密。
投射心理像一场无声的独白,让我们在打量世界的同时,也不经意间暴露了真实的自己。或许,当我们开始察觉那些对他人的评判、对万物的感慨,可能都带着自己的烙印时,才能更清醒地看见世界,也更温柔地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