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用。
我们如果喜欢家人,就会很亲近,每天花好多时间沟通。若是不喜欢家人,就会疏远,很久都不愿意与家人沟通一下。
一、幸福第一要义:关心的数量要充足
绿子是我的一个朋友,她从小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里,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随后,她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奶奶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到了现在,她独自在外地工作。我看到她经常跟母亲视频聊天,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跟母亲特别亲。但她对父亲却很冷淡,在父亲节时,我给她说今天是父亲节,她的反应很是平平无奇。后来我问她:“你与父亲是不是沟通很少。”她告诉我,她很久才与父亲联系一回,联系也只是短短几句话。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虽然也不能说父亲不重要,只是我们每天都很忙,每天完成所有事后却始终想不到父亲。
我与绿子在接触时,她很喜欢那种强势而霸道一点的关心,渐渐的,我才发觉,可能是父爱的缺失才导致的她的这种性格。在现实生活中,关心与控制往往像一体两面的孪生兄弟,而她就是那种宁可多被控制一点,也要多一点关心的那类人。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她的父亲是因为在她小的时候对她关心太少,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所以待她长大后,她的父亲再也没机会享受与她沟通上的亲近。
所以,与家人相处,第一要义—关心。
二、幸福第二要义:要注重关心的质量,不要让关心演变成溺爱。
我的家庭是一个稳定的家庭,父母甚至都没有明显的吵过架。可我却觉的我的家庭是一个不温不火的氛围,没有激情。我好像从小就很傻,对一切都没有追求之心。父母替我安排好了一切,高中转学、大学选专业。每当遇到什么问题,父母总是习惯性的在我身上挑毛病,我很反感,可父母总说,这是为你好,外人谁会指出你这么多问题。我总是很反感,我期望独立自主。因为我发现,父亲总是习惯性的在我身上挑毛病,这除了让我更自卑以外,并没有改善我的实际境遇。
后来我才意识到,父母只是按他理解的正确方式来关心你,他从不真正反思关心的过程和关心的结果,时间久了,这成为一种父母与你沟通的习惯。
站在我的角度,我觉的父母跟我沟通总是对人不对事,因为想帮我解决难题,所以我们在沟通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时,父亲都会归纳为我人的某处有问题,或是性格、或是其他,总之,言下之意就是,这是你的问题,问题给你找到了,你自己去解决,再就没我啥事了。这是人潜意识的一种行为,就是既要负责,又要省力,所以每次就习惯了这样的低质量的关心。
许多教育书籍上把这当作“溺爱”,但在我看来,这真是关心的质量太低,不注重关心的策略和方法,不以结果为导向去反思。
所以,与家人相处,第二要义:注重关心的策略和方法
三、幸福第三要义:关心要有边界
在《奇葩说》这个节目里有一期谈对“在外打拼应该报喜不报忧吗”,傅首尔在谈这个辩题时,讲到自己的家庭,她跟母亲在粮站的米仓里一直住到三岁,后来她母亲再婚了,傅首尔一直跟外婆住。她的母亲很少笑,总是哭。她很能理解母亲的穷和难,她虽然知道这不是她的错,但她一直很愧疚,她在想,如果没有她,母亲是否就会更幸福一点。
那种帮不上忙的愧疚,那种无能为力的难受,比具体的不开心还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对另一个人始终无法做到无限的关心,所以更重要的是,理解我们关心的边界,哪些事我能关心,我的关心确实确实能为对方带来福祉,哪些事我不能关心,我清楚知道我的关心没有用,那就不要强行去关心,不插手或许是我们对对方最好的沟通。
所以,与家人沟通,第三要义:明确关心的边界,哪些事可以去关心,哪些事不可以去关心。
与家人的关系,就像衣服,合适最重要。合适的沟通,才是最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