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这是仓央嘉措广为流传的《见与不见》节选,虽是一首情诗,但现在读起来,分明是一本好书给我们的箴言。
“知识,就在这里,你读,或者不读,它就在这里。”
为什么我们想要成长,却将买来的书束之高阁,不肯执书之手、与书偕老呢?
一、太便宜了
去年我上过一个行业领先的线上课程,也是我钻研的主题之一。
不过,像我这样爱好学习的人,却只听了一节课不到,而且整整2周的作业,我一次都没有做。
为什么我那么懒呢?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个课我没花一分钱,是抽中的。
而如果是花了几百块的话,肯定不是这个结果。这也就为什么心理咨询、教练辅导是必须付费的,因为你一旦付费,才表示你准备好了改变。
知识太便宜了,必得不到珍惜。
大陆的书,相比于台湾和国外,真的是很便宜,想一想我们随便一聚餐,就2、3本书没有了。
而如果一本书,是现在几百、几千块的话,我想肯定会很受重视,少说也要多看几遍。
而几千块的培训课程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效果好?
其实因为你交的学费,是买了你的决心,而不是知识本身。
因为很多培训课程,都有配套几十块的图书,两者的知识内核、甚至教学设计都是一样的。
而当你付出了几千块的代价,自然会比较珍惜,就会下定决心学以致用,好值回票价。
这样说来,知识真是很奇怪的商品,如果说我100块卖给你一部iPhoneX,你肯定是赚翻了。但如果我让你花100块参加几千的课程,还真说不清楚是帮你,还是坑你。
方法:
对于书来说,我们肯定不可能多花钱去买,那付费打卡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线上读书活动,发现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对一本很枯燥的书也琢磨得仔仔细细的,如果是私下自己看,我估计最多10分钟就要打瞌睡了。而那么忙的我,二周练习都只缺了一次打卡,顺利打卡审核。这就是50块押金的魅力吧...
而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好的课程的报名门槛,也是促进珍惜的办法。
二、追新逐热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人总会觉得新的比旧的好。放在食物上,肯定没错。
但在知识上,就很不一定了。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穿越千年,说清楚了亘古不变的原则
而很多号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其实只是营销者又在玩弄概念,“方法”就“方法”,非要叫“XX算法”
学习不是看相声,总是最新的梗才好笑。
学习是将有效的道理,反复练习,熟中生巧。
最近有个朋友,在设计公司课程时,为了调动大家参与积极性,在“创意”2字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想到了沙盘,游戏化、炫酷的宣传等。
我真的有点担心,很可能大家刚开始很有兴趣、玩得很尽兴,但误会了“培训”。
不认为是为了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而是大厨烹制的新式大餐,他们只是来品尝与点评,这样就惨了。
因为他们的口味会越来越叼,越需要新奇的培训来满足,而培训管理者自然也会越来越累。可能最糟的是,员工参培越来越不积极,更谈不上课后练习转化,自然老板就会觉得培训真的是没什么作用的成本。
方法:
你可以把最新的,和经典的或已有的,放在一起,对比一下有何异同?哪个更好?
很多时候,你自会有正确的答案。
三、不会广告
好书不会弹窗、红点、打广告!
弹窗,是澳门赌场上线了。
红点,是微信群里有人在转《滴滴优惠劵》。
打广告,是马云爸爸提醒你“不买你就要成光棍”购物节要来了。
奇怪,生活里从来没有人会提醒你自己的梦想,
也几乎没有人会提醒你去读那些能实现你梦想的书。除非他是卖书的。
哦,找到原因了,再好的书,不赚钱啊。
只有利益,才会让天下熙熙,天下攘攘,各种营销各种提醒。
方法:
在办公桌前,床头,冰箱门上,厕所里、包中,放上一本书。
既然营销可以无孔不入,电梯门外门内,栏杆上,路人身上,电视剧中间,网页上下左右,
那我们也应该营销起让我们成长的“广告”。
在我去年的知行力工作坊里,就为大家专门提供了不少知识点书签、金句卡片,可以放在书里,也可以到处贴。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再提醒大家用起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用起来了?
“众里寻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书却在,书架最高处”,这还是好的,指不定就是“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追新逐热”。
希望你别错过你书架上的好书。“让书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