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说,他从小就不需要以顺从来获得接纳,这也可以解释其人格魅力的来源。
我一直很佩服他,就因为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要孤独地面对自己和他的学术研究,就算他的老师和当时已经成名的弗洛伊德的女儿等大师联合起来反对他,孤立他,他也依然坚持自我。
坚持自我,不是顽固不化更不是钻牛角尖,而是一份坚定的信念在心里化成了无穷的力量。
可是有多少人会如他?又有多少人从年少时就被来自环境的方方面面剥夺,直至所剩无几的自我。
很久以前甚至包括现在,只要父母把孩子带出去并且被人夸:“你家孩子真听话。”父母必定是喜笑颜开;平时只要长辈说什么你顺从地点头,父母必定夸你省心懂事。
小小的你被夸懂事,会有压力吗?会继续努力懂事赢得夸奖吗?
我有过,我很小就会维护家庭的和谐。
主要是家里奶奶守旧古板,妈妈新时代新思维,其中的碰撞自是可想而知,从三观到柴米油盐,处处可见火星,随时可燎原。
大约五、六岁我就懂得让我栖身的家平安无事,最重要的事就是避免让奶奶和妈妈争吵。有一次奶奶不小心把一瓶油打翻了,油流得满地都是,我看着奶奶收拾完地面,带着内疚去了楼下的王奶奶家,一般她有什么不开心,都会去王奶奶家。等妈妈下班回来后闻到满屋油味儿,还没有发问我就主动承认,说是我打翻了油瓶……
尽量维护和谐家庭的我不免也有心力交瘁的时候,可是我害怕随时爆发“战争”燃起怒火;尽管奶奶和妈妈也不是常常争吵,但是她们第一次争吵给我留下了太深的阴影。
可是外人看来,我家健康快乐,朝气蓬勃,且年年被评委五好家庭,每当这时,我都会想也有我的功劳,然后有一丝得意。
当一个孩子放弃了天真烂漫放弃了懵懂天性,而要去做一个成年人做的事情,她丧失的不仅是她的童年更是失去了自我。
直到初中遇到静,我才稍稍安心些。同学静才是真麻烦。她父母离异各奔东西,把她扔给大她十二岁的哥哥,嫂子经常为了她的抚养费和她哥闹,时间长了,哥哥也很头疼。
静懂事太早了,为了不让嫂子闹哥哥,从来不买衣服更别说女生热爱的小东西,她一年四季就穿一件军色单衣,冬天最多在里面套一件毛衣。因外衣常年不洗,又旧又脏,没有人愿意和她同桌,她也越来越沉默越来越自卑。
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唯独她没有交费用,可是老师不仅没有扔下她还安排我照顾她,我很不情愿地和她一起乘车一起游湖,也许是她第一次看到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也许是终于有人愿意与她同行,一路上我居然看到了她的笑容,那么腼腆羞涩,仿佛一朵风中的小雏菊。
回程的车上,离家越近我感觉她眉头越蹙,我不由抓紧她的手对她微笑。我瞬间明白她要每天战战兢兢地对待哥哥和嫂嫂的心情,不由为她心酸难过。
当我们逐渐长大,但是受早年的生活影响,成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事情,它和我们自动脱离了,我们更关注于外部世界和别人的目光。
当一个人要去应对自己的恐惧、焦虑的时候,还有多少精力可以谋求自我发展,你的内心会被内心的挣扎所局限。
我们快乐吗?我们是真的在成长还是只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而把自己牢牢包裹?
静高中毕业后直接走入社会,在工厂打工,同学聚会她从来都是缺席的那位,当我提议去看看她时,众人都沉默以对。
班长私下对我说,已经邀请了她,可静拒绝了,而且并不婉转,甚至有点痛恨打扰了她。
我默默转身,静是铁定想让过去灰飞烟灭,她痛恨的是她的过去还是她自己呢?
我高中毕业后出外求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去了外地发展。
一路的艰辛自不必说,为了生存不得不彻夜绘图,也被迫放下了喜欢的写作;为了公司和谐的大局,接下了同事抛过来的不属于我的工作;为了持续成为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我只会报喜不报忧;为了……
一切的为了都是除自己以外的为了,从来没有为了自己,我在脱离自我的世界里渐行渐远。
这实际上是另一种自我封闭。
还好身体会随心走,身体是心最友好的伙伴,当心累了身体会让你停下来,有一天在上班途中因为心跳过速呼吸不畅被迫躺在了苍白的医院。
醒过来的那一刻我欣喜地看见,我完全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开始慢慢碰触自己的思维、心灵和意志的所有的一切。
有一刻我悲哀地发现,我的内心从来没有为自己开放过,多少年都为了旁人在努力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