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安石改革和明代张居正改革,在时间点上有点相似。王安石之后四十余年,北宋亡,张居正之后五六十年,明亡。
改革家们都看到了王朝内部的隐忧:承平日久下隐藏的倾轧,土地兼并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官员冗杂、派系林立、支出浩大、阶级也越来越固化。。。
大文豪苏轼看的很清楚:“天下最为患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实有不测之忧。”
有些大祸可能内因要酝酿百年,最后不过需要一个外因的助力,要五六十年后才结出恶果。但至少在这一代人,大家都还能享受太平惬意的时光。这时候有个人站出来吵醒大家,说你们这样太舒服是不成的,终有一天要大祸临头。“
于是他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向既得利益集团开炮,试图让王朝振作精神,重新注入活力。这些改革家通常都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遭受一群不理解的嘲弄,雪片一样的弹劾,然后陷入怪圈:
要么理念过于超前,受到层层阻力,颁布措施终究成了一纸空文;要么被贪官污吏钻空子,成了盘剥敛财的旗帜,毕竟改革还是需要人去执行;要么费尽心力终于做出点成效,毕竟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身后立即被清算,人亡政息。
所以古代的改革者通常结局悲剧,他们有大魄力,想努力挽救正在倾斜下沉巨轮的颓势,但面对盘根错节、铁板一块的既得利益集团,力量太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