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说:“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
有的时候,在陌生领域,读到某一本书时,往往会让我们很兴奋,它让我们打开了世界上的另一个大门,新奇之余,我们就往往更容易相信它,就像小动物们把睁眼看到的第一个生物当做妈妈一样。 我们还可以在股票市场上,通过自己的选择,买入某只股票,并且,有很大概率第一只股票会赚钱,然后我们会高兴,会觉得自己是炒股票的好材料。
如果我们按照“启蒙”书籍做投资理财并且初战告捷,收益颇丰时,很容易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掌握的就是唯一真理,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时候,灾难已经在悄然降临。
达克效应说,当一个人只有10%-20%的能力的时候,自信度是100%
按照二八法则,20%的人掌握着80%的“差能力”,同样有20%的人掌握着80%的“好能力”
我曾试着将人对事物的认知分为五个层级:
1、混沌期
对事物有个朦胧意识,好像听说过一样【图中0%-10%位置】
2、萌芽期
初学者,已经决定下来学习某件事,认知所限,看到的却总是片面【图中10%-20%位置】
此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3、迷茫期
随着阅历和认知的提升,明白世界不是只有一种颜色,除了黑,还有白。那么黑好还是白好呢?【图中20%-80%位置】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4、探索期
迷茫期上升到探索期,需要突破一种思想上的瓶颈,只有持续的学习新的知识,不纠结地停留在原地,不空想,才会达到知而不自知的境界,就是忽然间,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了【图中80%-90%位置】
5、开悟
终有一天,明白原来不用纠结不需要纠结的,将事物还原到其简单的原始面目,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仅此而已【图中90%-100%位置】
所以,处于2和5阶段的人,都会出现迷之自信
不同的是,第二阶段的自信是因为无知,第五阶段的自信则是成竹在胸。
因为知道越多,越对世界充满敬畏,所以第五阶段的人更谦虚。而不会像第二阶段的人一样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