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外面街道上传来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声穿到我们屋里。溪溪说要下楼买一支糖葫芦吃过了一会儿,溪溪空手而归,进门后撅着嘴耷拉着头坐在小板凳上一声不吭。
我看到了就想到她是因为没买到而有情绪,就没有上前安慰,反而还有些烦她小题大做。
片刻,我走过去对她说不要纠结了,先做眼前的事(写作业)吧,既然人家走了你也没办法。
过后我忽然觉察到自己的做法欠妥,没有和孩子共情,只是指责和命令。
其实,我应该表达出来对她的理解。因为她没有买到想吃的糖葫芦肯定有遗憾,就像我很想吃某种食物却没有买到心情失落是一样的。
而且孩子也明白道理,她只是真实地表现一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罢了。
生活中如果能做到共情就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对她的理解,从而拉近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和孩子的关系不容洽,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