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
是所有品牌发展应该具备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笔者的品牌管理思想完全不同于欧美,对于品牌管理的理解。这是因为历史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和国情不同造成的。甚至包括全网对于品牌管理都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更没有关于品牌管理的完整内容。就连科特勒所著《营销管理》里,也只有建设强势品牌的章节,笔者看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由碎片理论堆积出来的似是而非的理论阐述,貌似具备了理论的完备性,但在实际运用中毫无用处。因为任何管理理论没有实际操作的目标实现,都没有价值,别忘了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一切实现不了的目标,其理论再怎么完备都等于零。以下表述完全属于笔者的知识产权!
品牌是唯一可以超越人类历史,诸如战争,天灾人祸等的长期存在,并随着时间持续的越久远,其品牌影响力与无形资产就越大。因为品牌的发展是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市场培育过程,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需要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营方能获得,这是喜欢赚快钱的中国商人们很难理解的。自古中国人的最高理想,无非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让整个家族可以富过三代。而品牌就是既造反之后,唯一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实现该理想的路径,列如中国历史上的刘邦和朱元璋只能通过造反才能富过三代。也只有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实现富过三代的理想,才可以通过创立自己的品牌在理论上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笔者自己总结出,品牌管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依次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梯分别是:1)品牌的市场拓展;2)品牌的市场管理;3)品牌的零售管理;4)企业管理;5)品牌管理。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品牌的市场拓展—相当于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品牌的市场管理—相当于高中生学习的内容;品牌的零售管理—相当于大学本科的学习内容;品牌管理中的企业管理—相当于研究生学习的内容,最后品牌管理—相当于博士生与博士后研究的内容。其内容的精彩程度当然是由高到低的展开,最精彩的自然非品牌管理莫属。很可惜真正的品牌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属于每个品牌公司最核心的商业机密,所以在网上根本搜不到相关内容。接下来笔者顺其自然的,不按阶梯的顺序逐一表述,一个完全不同的品牌管理体系的理论。
品牌管理体系之企业管理(1)
中国独有的“龟兔赛跑"!
上小学时的一篇课文,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龟兔赛跑”,因为对于这篇课文产生了严重的疑惑。其一,为什么要安排根本不能跑的乌龟,和非常善于奔跑的兔子一起比赛?中国古代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其二兔子输掉比赛的原因非常可疑,完全说不通。兔子因为遥遥领先就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半路睡着了,让乌龟最终率先抵达终点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种解释完全是在侮辱人类最基本的智商!兔子的奔跑和乌龟的爬行,在速度上完全没有可比性,本身就是两个物种之间的差距。兔子再怎么骄傲,也不至于在中途就睡觉,它为什么不抵达终点再睡?即使非要半路睡觉,怎么会是一睡就睡死过去?让乌龟及其缓慢的超越,甚至抵达终点兔子都没有醒过来?这在逻辑上根本就说不通!直到笔者生命阅历丰富起来,同时反复研究中国历史之后,在进入知天命之年才幡然醒悟,这其中的深刻历史背景。笔者认为“龟兔赛跑”应该是源于上千年封建统治的帝王心术之一。中国历史一直伴随着皇权与相权的权力斗争,一旦权臣出现,皇帝不是做傀儡就是身首异处。因此为了巩固皇权和保命的需要,必须安排“龟兔赛跑”来实现权力平衡,也只有大臣们相互争斗(内耗)才能保住皇帝的权力和生命。2000年中央集权统治的中国,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例如南宋的赵构就无法容忍岳飞这只“兔子”跑的太快,灭了金国迎回二帝的政治主张。如此岳飞可以名垂千古,彪炳史册,但问题是迎回二帝,让赵构情何以堪,致皇帝权力而不顾?同时“岳家军”的强大势力也是一种权力的威胁。于是安排“乌龟”秦桧出场以“莫须有”杀了岳飞,从而实现与金国议和偏安一隅的统治地位。历来评价岳飞之死,有一种不敢苟同的论调,就是岳飞的情商比较低,相当于“龟兔赛跑”里的兔子不假装睡觉,居然冲过了终点,让乌龟们沦为废物点心?安排“龟兔赛跑”的皇帝自然容不下这只“不懂事”的兔子。。。其实笔者认为,这不是岳飞情商低的缘故,而是政治斗争的必须——岳飞想要青史留名没有错,赵构想要保住权力和生命也没有错。自古以来,这世界上就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利益的争夺,这就是所谓成年人的世界。
这样的案例同样可以在中国式管理中找到了答案。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兔子就好比是没有背景的员工,而乌龟则是有背景的员工,比如是老板的亲信,亲戚或老板豢养的小三等。当老板安排兔子和乌龟一同进行绩效考核时,也就是“龟兔赛跑”时,兔子们怎么敢真的奔跑率先冲过终点?令乌龟们颜面扫地?这样的兔子就属于情商低下的典型,自然最先被企业所淘汰。宁愿得罪老板,也不能得罪老板身边的亲信,亲戚,甚至小三。尤其是小三,老板自己都得罪不起,更何况公司其他员工。有乌龟的存在,公司管理自然形同虚设。每个企业都无一例外的会对员工做绩效考核,老板们表面上总是会要求一视同仁,于是“龟兔赛跑”就一而再的进行着,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特色之一!兔子奔跑的速度与乌龟爬行的速度做个类比,就好比是员工的工作效率。那么可想而知的是乌龟型员工的工作效率等于其爬行速度,效率几乎为零。原因在于乌龟能得到老板的信任和喜爱,根本没有工作业绩的压力,自然没有奔跑的动力,从而造成工作效率极低。因为提高工作效率需要特别努力付出,如果能靠老板的信任和喜爱躺着领工资,谁还会砥砺前行?而兔子型员工因为没有背景,自然工作效率(奔跑的速度)相比于乌龟而言就完全没有可比性。“龟兔赛跑”的结果,恰恰是这些原本无用的乌龟,反而成为兔子们根本罪不起的人。因此兔子们在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中,不得不假装睡觉,让乌龟赢得比赛。虽然如此会被老板鄙视甚至处罚,但至少不会被乌龟们直接炖了吃肉。
结论: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不是因为骄傲而输掉了比赛,其主要原因在于,兔子根本惹不起乌龟。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最喜欢在企业内部养乌龟,潜意思里只有亲信,亲戚甚至小三,相比于普通员工才更可靠,其实这是真正的错觉。事实上恰恰是这些乌龟的存在,导致企业因人浮于事的效率低下,所产生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兔子理论上的不可靠。因为不懂管理,不能靠制度激励和约束所有员工,因此只能依赖这些乌龟来监视兔子们的工作,这也是“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出现的原因。基于中国上千年的家天下的专制统治历史传承,每个中国人即使自己做了老板,依然习惯于统治的艺术而不学习管理的科学。
老板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在公司内部清理掉所有的乌龟(有背景的员工)。让兔子们(没有背景的员工)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赛跑,只有维持在三公原则的基础上的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赏跑的最快的兔子,毫不犹豫的把跑在最后的兔子干掉,实行末尾淘汰制。这样兔子们整体的奔跑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促使企业的效率可以不断提高。这做法既有领头羊被重赏的激励作用,也有员工们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炒鱿鱼的恐惧,所以产生全体员工只能不断努力向前的制度鞭策。如此对于整个公司效率的提升所产生的净利润增长而言,那份重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结论:真正的企业管理者,只用能为企业做贡献的员工,而不是老板喜欢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