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就像一个硕大的画框。每每驻足窗前,可以欣赏到的是一幅幅自然和人工的“杰作”。美的也好,丑的也罢,那都是人间真实的写照。
小时候,在农村,我们住的是平房。背靠青山,透过那扇不大不小的窗,满目满眼的绿色充斥着我的眼球,那清新凉爽的颜色,成为了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感知。那时候山上最多的是松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活泼可爱的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在褐色的树干上踱来踱去;它们有时会警觉地爬上爬下,累了就把下巴和肚皮紧紧地贴在树干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张开它那特有的大尾巴,严严实实地盖在背上,好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毛毯;有时候它会摘下一颗松果,用那小小的爪子捧在胸前,然后用小嘴巴飞快地咀嚼,它那可爱的牙齿仿佛是一把锋利的锯齿,不停落下的果屑恰似那漫天飞舞的木屑。不一会啊,一颗大松果就被它啃了个精光。
那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那漫山漫野的映山红,给碧绿的青山换上了耳目一新的红装。有时候,我会提着小篮,蹦蹦跳跳地爬上山,采回满篮的红花,回来后把它们揉碎敷在小小的指甲盖上,然后把剩下的花朵插在花瓶中,放在窗前,阳光从窗栏间溜进,柔和的光束带着着无数颗如同灰尘般轻柔的颗粒,轻轻地落在娇艳的花朵上,那是一种无声的交融,更有一种自然的呼吸。爱美的天性仿佛是女孩子们从骨髓里散发出的芬芳,看着那红彤彤的指甲盖,穿上最心爱的连衣裙,任由那浸润着阳光气息的花香抚慰着我的脸庞,脑海里浮现的是身着长裙的白雪公主,和那踩着水晶鞋的灰姑娘。
冬天窗外一片白雪茫茫,小时候,家乡的雪下得很大,久久也不会融化。这些晶莹光泽的粉末带给孩子们艺术创作的启蒙,经过一番艰辛的工作,各种各样艺术创作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那里有硕大无朋的冰雪南瓜,有歪七扭八的小小城堡,有缺胳膊少腿的幼稚雪人,还有圆圆的硬硬的大雪球……那些作品虽然不甚完美,但是它启发了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还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笑。
后来我随父母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现在居住的城,在那以后,我们搬过很多次的家,也邂逅了很多不同的窗景,但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却是我在寄宿学校时的那扇小窗。
那时候我在苏州的一家服装学校学习,一间寝室居住六个人,拥挤不堪可见一斑。不过我很幸运的分到窗前的那张床铺,每次坐在床上,就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致。我们的窗正对着一块小小的操场,这个操场与我们常见的400米跑道,中间是绿茵球场的那种有很大区别。首先,它很小,可能只有标准操场的一半,其次它中间不是足球场也不是篮球场,而是学校看门大叔种的一方小小的菜地,菜地的四周杂草丛生,萤虫飞舞,彩蝶翩翩。
就是这样一块不是操场的操场,成了我们休息时难得的乐园,一些女生梳着高高的马尾辫,穿着宽松的运动衫,围着操场一圈两圈,或是奔跑,或是竞走,或是三五一群,一两成对地漫无目的地闲逛闲谈。就在这方不大的操场上记录了她们最美的青春,讲述着人生最好的时光。白天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她们青春饱满的脸颊上,就像照在娇艳欲滴的花朵上,那一张张美丽的面孔就像一面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白玉盘。晚上,她们清脆的笑声在操场上回荡,和着那轻柔撩人的月光,给大叔的葡萄架和那菜地中的大南瓜,镀上了一层妩媚活泼的生机。
那时候,我们学校除了人就是猫,那几只在校园内闲逛的野猫,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宠物。在它们当中,和我最亲近的是那只活泼可爱的白色小波斯猫。它继承了母亲优良的血统,雪白的皮毛没有半点杂尘,一蓝一黄的双眼好似一对闪闪发光的弹珠。它一点也不合群,好像它的那些兄弟姐妹都不能明白它内心的灿烂图景,所以它常常独来独往,可是它一点也不寂寞,因为它和什么都能玩得起来。我曾经站在窗前看到它和一只蝴蝶玩得不亦乐乎,它一会儿用两只后脚直立行走,伸出一只前爪去撩拨一只正在飞舞的彩蝶;一会儿它又蜷缩着身体,猛然向前一扑,仿佛想将蝶儿攥在手中,可惜每每都是落空;后来它干脆呆坐在那里,看着蝴蝶落在一个扁豆花上吸食花粉,而它却再没有了扑蝶的兴致,而是认真地用那两只前爪给自己痛痛快快的洗了洗脸,那副模样真像极了一个惜花的绅士。
后来,我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苏州。在杭州城郊的一处租住了下来,那是一栋高层建筑,我住在11楼,透过窗户,远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我们小区和对面的楼群之间,是一块空旷的场地,几近荒凉。场地的当中竖立着一个高大的灯柱,柱头的顶部直直的尖尖的,仿佛是一枚直刺苍天的长矛,搅动着天上的风云,又像是一个深埋地底的定海神针,貌似只要将它拔起,便会地动山摇。
三条宽直的公路在这个灯柱下交汇,将偌大的场地划成了如同奔驰标志那样均匀相等的三份。离我们最近的那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场,上面长满了半人多高的杂草,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有鸟儿在草枝上栖息,如果不够喧闹,偶尔还能听到一两声清脆的鸟叫。顺时针紧挨着它的是一块荒地,仿佛已经荒废了很久,稀稀疏疏地看到有一些草儿从地缝中钻出,在场地的边角可以看到一两颗罕见的大树,也许是因为公路上的车辆掀起的灰尘,也许是因为那嘈杂的噪声,它们像是久经摧残的绝望无助的病人,灰蒙蒙惨兮兮地诉说这城市的变迁。最后那块场地也许是最热闹的,远远的坐落着一个大型的物流公司,每天门前都停歇着数十辆驮着集装箱的车辆,它们那样排列着,好像是一群整装待发的变形金刚。
通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较量,在人类步步为营的攻城拔寨中,昔日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观节节败退,一点一滴地失去了自己的领地。不知道这是人之幸,还是人之悲,它让我们一面看到了人类无限攻取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那无限膨胀的欲望。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抬起头,依然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中散落着一两朵慵慵懒懒的白云,它们是那么的悠闲,那么的可爱,为我们麻木劳作的疲惫心灵带来了片刻的轻松。
请多多看看窗外,是窗让我们认识了世界,又通过认识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