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生
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尽管他们与你们同在
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
却不能给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
但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的地方
你们可以努力地造就他们
但是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无法倒流
也不会滞留于昨日
你们是弓
而你们的孩子就像
从弦上向前射出的生命之箭
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
用力将你弯曲——拉满弓
以使手中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应为射箭者所造就的一切而欣喜
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
也爱手中握着的稳健的弓
——纪伯伦《孩子》
最近越来越发现自己跟上初中的这个孩子会处关系了:
【1】他喜欢用IPAD定闹钟,还定两个闹钟,音乐也不一样。我就问他能不能等他睡着了,再由妈妈把IPAD放他卧室去?他表示完全可以……
到了第二天早上,由于是周天,所以就算两个闹钟都响了,我也不会催促他起床,不过我会注意闹钟过后的一个小时内去把IPAD从他房间拿走。他对此也表示十分理解。(其过程我都是心平气和的,而且还柔声跟他确定一下时间,然后他起来的时间由他自己定。)
【2】有次周末吃过中午饭,我想下楼去买点我用的东西,还想顺道叫上他一起出去散散步,可没想到他说不想下楼。
然后我理顺了思路跟他解释说:你可以下楼玩篮球或者引体向上或者其它的活动都可以,你也可以跟妈妈随便到处走走都行的,妈妈就是想带你出去散散心,大脑也可以放松一下。你看呢?
然后我发现他一边不太高兴一边又说那好吧!于是他就跟我一起去了电梯里,但是在电梯里,他又说其实并不想外出,他觉得在家就可以了。
我呢就觉得有点扫兴,所以就有些强迫的语气说:就跟妈妈出去走一下,很快就回家了,都不行?有这么不高兴吗?!……于是我们的情绪都在酝酿中!要说坚持稳住脾气也是没问题的。
结果就是我们都心平气和的,等我们一起出了电梯走了一小段后,我忽然就心平气和又带着洒脱的说:那你上楼吧,妈妈自己去买个东西。而孩子呢也像是有了生气一般高高兴兴的小跑上楼去了。
(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变化,多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保持互相的尊重,不要按下发火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