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
“对摄影,我们是认真的!”
即便我们正儿八经地踩点、规划、构图、拍照,不免也会拍出糖水片。
1
“什么是糖水片”
-
糖水片,顾名思义,就像喝糖水一样,吃着的时候感到甜腻,往后什么都没留下。这样的照片往往色彩艳丽、构图完美、画面通透,接着得到专业摄影师、业余爱好者甚至是对摄影一窍不懂的群众的赞美。
简单说,就是“美”。
Q:但是“美”给人带来了什么?
A:简单的视觉享受。
“糖水片”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
糖水只有一种口味,就是“甜”,而“糖水片”则限制在这种“甜”之中,只能让观者简单地感受到“甜”。
白开水没有味道,但是它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是形式上的、内容上的。好比说给水里面加糖,它是甜的;加入水果榨汁,它是营养的;冬天的时候,一杯白开水,给人感觉的却是温暖。
看似平淡,却源远流长。
2
“自动化 与 陌生化”
-
“糖水片”归根结底源于“自动化”。
“自动化”是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会变成自动的动作。这样,我们所有的习惯就退到无意识和自动的环境里。
“陌生化”的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是力求运用新鲜的语言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通过新奇使人从对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感奋起来。
简单说,“自动化”和“陌生化”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
换成摄影语言来讲,“自动化”是我们通过常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久而久之,会疲于对生活的感知。“陌生化”则是让我们通过一些手段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来达到审美目的,来恢复人们对生活的感知。
与其说“陌生化”是一种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手段,一种打破“自动化”的手段。
3
“自动化 VS 陌生化”
-
发布几张“自动化”与“陌生化”照片的对比。
自动化:
陌生化:
自动化:
陌生化:
很明显,“陌生化”的照片总是给人眼前一亮的。
大伙说,这样不就是“照骗”吗?
相较于“照骗”的说法,我理解的角度是:人们对美的向往,激发了人本能地从生活中发现美。这过程并非欺骗自我,而是陶醉于美的追求中去。
| 塑造 “陌生感” 的法则 |
1
“改变平常视角”
-
这是最简单营造“陌生感”的方法,多尝试几个角度,感受下不一样的“陌生感”。
俯视:正午强烈的阳光下,将手机斜向下45°拍摄,不仅记录下正午奇妙的光影,同时也记录下茶马古道传奇的故事。
不同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影子辨别出没有被正面拍摄到的马夫,而这种拍摄方法相比起正面拍摄马夫更为有趣。
低角度:尝试低角度的拍摄,加上广角较强的“透视感”,得到与肉眼不同的视觉效果,视觉冲击性更强。
仰视:举高手机,以“对半”的形式 + 简洁的天空,拍下摩天轮不一样的韵律美。
遮挡:“偷窥”拍摄的手法,却是一个新颖的角度。
2
“后期强化美感”
-
黑白、高对比度的处理也是营造“陌生感”的方法。
抵达泸沽湖第一天是下午的光景,穿梭于摩梭人奇妙的建筑中,被眼前一幕惊呆了,逆光下打亮了老者的轮廓光,后期果断利用处理成高对比度黑白照,塑造强烈的神秘感。
只记录正午的光影 + 一半的腿,投下的影子映衬出步行的人。
3
“重构场景”
-
重构场景,即在现有的场景里,创造一个与肉眼所见不符的场景。我们可以利用小水潭、玻璃、镜面反射等实现场景重构。
与旅行认识重庆妹子凯莉游玩于广州,大雨突袭,随后天空放晴,在往沙面的路上,遇到一滩小水,利用手机贴近水面拍摄到一个重构的世界。
4
“眼睛所不能见的”
-
利用长曝光,营造肉眼所不能看见的世界。
长曝光下的水流,拍摄出水流丝绸般的质感。
长达30s曝光下,将流动的海水“雾化”。
长达一个小时的曝光,记录星星移动的轨迹,记住对准北极星才行哦~
5
“特殊的天气”
-
特殊的天气下,如雨、雾、冰、闪电等都是营造“陌生感”的方法。
通往亚丁路上,遇到的罕见的大雾,透过车窗拍摄出山水画般的“写意”。
通往黄龙风景区路上,客车穿过厚厚的云海层,到达景区时云海仍不散,遮住了背后的山,利用手机拍下这个神奇的情景。
没有风和日丽的天气,没有看到武功山连绵的群山,阴雨大雾中,仔细观察,也能拍出“抽象”的大片来。
冬季的青海湖的确没有七八月份油菜花盛开时节美,同行的人一同觉得冬季的青海湖没看头,毕竟整片湖水都结了厚厚的冰,然而,这却塑造了另一番雪域风光,于是我利用冰面拍摄一些“超写意”的照片。
6
“形式美”
-
在学习设计的时候,形式美法则有如下七条: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动感与静感、整体与局部。
实际上,运用得当,形式美法则也是塑造“陌生感”的方法。
以“条理与反复”为例,拍摄建筑局部,体现几何重复的韵律美,路灯的加入为画面衍生了尺度感,同时为画面中心添加了一个“着眼点”。
以“动感与静感”为例,巧妙利用轻微慢门,营造出画面中的“速度感”,得到肉眼所不能见的效果。
7
“对半”
-
对半,即把画面对立的两个因素以一半一半的形式划分,营造出巧妙的情景。常见的是阳光与阴影的交界、互补色彩的对立等。
以“互补色彩”为例,蓝色和黄色是一对互补色彩,两者能够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对半”的形式拍摄,形成“平行世界”的效果。(感谢春燕的配合才能出此大片~)
广州珠江边上,大桥边冷暖的的灯光照射在珠江上,通过镜头寻找两者间的分界线,得到一张色彩碰撞的照片。
8
“多重曝光”
-
通过后期实现一些多重曝光的效果,给观者视觉性的冲击。
9
“局部”
-
人的眼睛能够容纳超大场景,但是会削弱对局部的注意。因此,局部的拍摄往往能够激发出人们对事物本身的好奇,是塑造“陌生感”的好方法。
和曾锐大哥游玩于佛山时,南风古灶特有的陶瓷文化吸引了我,面对着整面“马桶”墙,的确是当地的特色,单独拍摄正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重复的排列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但是为了营造“陌生感”,让照片更让人眼前一亮,我在一边发现了洒落的水花,通过高速对焦撒出来的水花,阳光照射下,闪烁的水花如剔透的水晶。
局部的拍摄,往往能够重新激发人们的生活的好奇感知,而摄影是人们恢复感知的一种手段。
镜头巧妙地运用,总是让人感受到“新鲜感”,因为不断变换的角度,切换的镜头,局部到整体的拍摄过程,不断变化着人眼球的观看角度,不在疲倦于以往的视角,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电视剧总是得到人们的青睐,或者说它们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0
“情感”
-
人归根结底是情感动物,情感式的场景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感知,这种塑造“陌生感”的办法是最直入人心的。
拍摄这样的照片,不在于高超的摄影技术,而在于内心情感地流露。
珠江边,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珠江边,回家的路。
广州,城市最美的人儿。
中山大学,一同骑车去上学。
大梅沙,天长地久的爱情。
11
“映衬”
-
所谓映衬,即不关注于被摄体本身,通过其他手段反过来映衬主体。常见手段是有影子、镜面反射等。
通过记录影子,映衬两个被摄主体的动作。
占大面积的大树影子,与远处红色衣服的人和小树强烈对比,映衬大树巨大。
斜阳下的树影,洁白的雪与树影反过来映衬光秃秃却排列有序的树。
12
“组照”
-
组照不只是赞爆朋友圈的秘籍:手摄 | 朋友圈如何获赞无数?,同样也是营造“陌生感”最好的方法之一。
| 问答时刻 |
Q:拍糖水片就不好吗?
A:基于人本身对于美的向往,糖水片是人们最直观对于世界的一种美感呈现。糖水片里通常是完美的构图、通透的画面、艳丽的色彩等因素的综合体,对于初学者而言,拍摄糖水片不失为一个最快牢固摄影基本功的办法。
Q:我们能否避免糖水片?
A:即便是摄影大师,都无法避免拍摄糖水片。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为了避免糖水而拍照,生活有时候需要加点”糖“,而饱腹的甜腻感会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Q:“陌生感”看似通俗易懂,但是操作起来很难怎么办?
A:“陌生感”实际上是唤醒人对熟视无睹生活的感知,换句话说,我们得保持一颗好奇心,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同时,我们得丰富地查阅大师及网上分享的优秀作品,尝试去分析别人是怎么拍的,为什么这么拍,随后在多去实践,自然就能做到知行合一了。
| 总结 |
1.拍摄糖水片对于初学者学习是有必要的,通透的画面、艳丽的色彩、完美的构图等能够让初学者稳固摄影基本功。
2.“自动化”与“陌生化”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后者是打破前者的一种手段。
3.营造“陌生感”有12种方法(本人不才,还有请各位大神补充~):角度、后期、对半、映衬、多重曝光、情感、组照、重构场景、长曝光、天气、形式美、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