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目标:家庭教育践行30天,13/30
每天晚饭后带着姐弟俩在小区里和小朋友一起玩,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来自小孩的“恶”,同时也觉得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多么重要。
第一遭
昨天弟弟和姐姐骑车绕小区转,跟了一圈,我便在固定的地方等他们,这一圈有点久,可能是遇到小伙伴在一起玩了。正当我准备去找他们时,弟弟骑车到我跟前,我注意到他头上有乳白色粘稠液体类似洗发水,还不少,赶紧拿纸给他擦,凑近一看,全身都是,他说是姐姐和别的小朋友给弄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还准备让我给他擦干净,好继续跟他们去玩,我心想这娃怕不是傻吧。
我有点生气地提溜他回家洗澡,正好姐姐也过来了。回家,我严厉批评了姐姐。给弟弟洗完澡,他还想下楼玩会,正好他同学刚下楼在等他,于是我又带弟弟下楼玩,姐姐被我禁了足。
这时弟弟已经满血复活,一副没事人的样子,我暂时也不想再说此事。
第二遭
弟弟的同学就住在我们楼上几层,与我们家关系不错,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还把平衡车给了弟弟练习骑车。
我们两家都是两个孩子,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弟弟,他们家姐姐上高三,小的基本就当独生子女在养,性子相对比我家弟弟要好强一点,我家弟弟就圆滑一点。他同学小名叫肉肉。
话说昨天第二回下楼,两小子遇到太激动,相互抱了个满怀,肉肉比弟弟要高大一些,弟弟也玩心重,就顺势跪到地上,肉肉还抱着他,他直接趴地上了,肉肉又骑到他身上,他一点反抗的意思也没有,还配合着疯玩,肉肉妈妈看着有点生气地拉肉肉起来,两个孩子又纠缠了一会,肉肉才让开。我当时也没多想,两孩子又骑了回车。
反思
回到家赶紧带孩子们洗洗睡。
联想到今天两起儿子被“欺负”的事件,不是没有原因的。当一个人的底线一褪再褪,便滋生了人性的“恶”,似乎可以任人“欺负”。想到校园霸凌事件,那些被伤害的孩子,或以暴制暴,或忍气吞声,前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后者只会让施暴者变本加厉。
虽然我儿子遭遇的两起是小打小闹,但如果不重视任其发展,他就不知道自己要守住的边界在哪,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而我女儿居然有了“施暴者”的苗头,我也不想随便给她扣帽子,先不过分强调,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如果儿子能及时表达自己强烈的不满,并要求他们不要这样做,也不会弄得一身都是吧;如果儿子对同学说“你别压着我了,我快透不过气了很难受。你再不起来,我就生气了,我不想玩了,我要回家”之类的话,也就不用那么狼狈。
与儿子夜话
躺在床上,我告诉儿子,如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小朋友对他做的事,让他不舒服、不高兴,他要说出来。“因为只有当你把感受说出来,别人才知道要怎么对待你,就像你对妈妈说你不开心的时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