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社会,我们在成长。
还有几个月就又到了毕业季,又一批学弟学妹们即将结束学生身份走上社会。出来的人都知道,毕业那一刻,我们就成熟了,学校和社会的思维方式,与人相处模式都不相同,如果你照用学校的思维习惯去在社会上生活,只能说你注定被这个社会所摧残。
前一阶段有一个学妹和我聊天,说马上毕业了,但是很困惑,不知道能不能咨询学长一些问题。回想自己也是从这个状态中走过的,也很乐意和她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也算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回忆。
01
由于我比较爱看书,每天平均至少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是不可更改的,所以她就问我说,以前我也很喜欢读书,但是总记不住怎么办?读完就忘,那么读书还有意义嘛?
其实不仅仅是她,即使是我也做不到记住这么多的内容,有一本书还没看完,前面的就已经忘记了,但是当你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不同于第一遍的感觉,这就证明,你没有忘,当你读书过程中,那种引起你共鸣的思想已经在你的身体里留下记忆。
于是我给她说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学生问老师,说:我每天看书,都记不住,那么读书有什么用呢?老师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给他一个装过煤的竹篮让他去打水,学生尝试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很困惑,说这根本不可能打来水的呀?老师让他再看这个篮子和开始有什么不同?
老师说读书就像这个竹篮打水一样,不一定打不上来水就没用。学生于是明白了,读书记不住,不代表读书没有用,他在潜移默化的洗涤我们灵魂的污垢,当我们一本本书去读,就好比一遍遍打水,虽然水没打到,但是篮子却越来越干净。
读书对自己的改变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会在不知不觉间改变自己。有时候过程有感悟,不是没记住,是已经融入我们的灵魂,不断洗涤我们的灵魂,在生命的某一刻就会发挥作用。
02
由于春节,在家也没带几本书,于是看的电子书,每天对着手机,家人还以为沉浸于手机里面呢?
其实这个就是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问题了,看书肯定纸质书更有感觉,但是电子书更方便。首先我觉得我们看书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感知力,让自己人生更有意义,而不是为了给别人读书,因此看书内容才是主要的,至于采取怎样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就好了,比如我就是采用两种相结合的方式。
如果周末空闲,我会看纸质书,因为更能有氛围,平时利用坐车和零散的时间,我就会看电子书,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不要小看这几分钟,一天下来也有至少半个小时甚至更多的阅读时间,因此我们不能浪费这个时间,也不用纠结用什么方式读书。
03
今年即将毕业,在家和一个长辈聊天,长辈说,有些地方发展不起来,大多数因为那个地方的人受教育程度不够,思想层次上不去,哪怕努力挣钱过上中等生活,可是却无法提供给后代更高的阶层。看我们身边有些人有钱不一定过的幸福,是不是学历越高就越好呢?于是工作还是考研不是很清楚。
不仅仅是她,我想上过大学的人都面临过这个选择,考研理由很多,不考研的理由同样很多,我想讨论再久也不会有结果,因此我们从这个长辈的话开始讨论了。
确实一个人思想层次也就是格局视野很重要,有些地方或者有些人由于这个原因,即使生活还可以,但是依旧处于困惑当中。可是虽然受教育的人格局会大很多,但是提升思想层次不一定非得学校一条路径。
比如许多高学历人才,高薪工作,生活物质充足,但是他们同样拥有财务问题,感觉经济一团糟,有些人即使没上过大学,同样可以获得巨额财富,过的很明白。不否认高学历的人比例上比其他人视野更开阔,但是只要你在学校外继续学习思考,你同样也可以,毕竟这个是学习思考提升的结果,不是那个最后的文凭决定的,否则把你的名字加在那张文凭上,你该如何还是如何。
如果你做不到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指导你的生活和工作,那么你即使拿到那个文凭,同样会被各种表象所迷惑,反之,你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学习思考,即使你没通过学校的途径,你依旧可以看清事情的本质。
因此我告诉她,工作和考研,根据自己需求去选择,不是对立的一件事,哪怕工作了依旧可以考研,根据需求去决定,最主要的还是终身学习的态度。
04
每次觉得读书少时,就会疯狂看书,但是书太多了,不知道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这个看什么书的问题也是许多爱读书的人纠结的一个问题,其实与其纠结这个,有这个时间不如随便拿一本就开始读,不合适再换。
好书太多了,一辈子这么短,不可能看得完的,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书就好了。比如当我们对某一个问题困惑时,我们可以找相关的书看看,说不定作者的视角会给我们启示,让我们看到我们忽略的地方;当我们拥有目标稳步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一些可以给我们帮助,增加我们动力的书,让我们更快完成目标;当我们休闲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些让自己愉悦的书......
因此看什么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看书,选择了方向后就开始看就行了,总会有收获的。
05
在读书的过程中,她说总感觉有些书很鸡汤,但是又不算,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不自觉会被作者带进误区,可是真的照着做,还是感觉有点用。
其实能写书的人,没一个思想浅薄之人,他们的思想就某些生活中的问题,所反映出某些道理很容易获得我们的认同,但是我们应该保持独立的思考意识,再好的知识也是别人的,只有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才是真的为我所用,这个时候再去指导我们修正自己,就会避免困惑。毕竟作者的生活环境和问题跟我们并不一样,照用他的,肯定觉得有道理但是又感觉不对劲,增加我们的困惑。
这就涉及我们为什么读书了。我们看书应该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借助作者的思想体系,和我们自身相印证,取符合我们的吸收进来,不断的完善,在我们不断和别人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我们自己思想,这样我们才是独立的个体。
就像古代腐儒,只知道读书,不思考,一切按照古人的方式生活指导自己,不懂得时代变迁。那么他还是自己嘛?只是一个傀儡罢了,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
06
快要毕业了,但是还不知道去哪个城市好,不知道你怎么选择的呢?面对这个问题,我是说我没有选择。我一开始由于实习的缘故去了上海,后来就近方便,在上海找的工作,现在来北京也是后面调整的。
我们毕业的时候很容易想把所有的路都固定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一劳永逸。但是其实我们有时候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解决呢?因此最好找一份本行业工作先从学校出来,当你真的身体力行了,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感受再去调整自己生活更加真实一些,并不是我们毕业选择了就没法再次更换了。
因此建议她找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做着,了解下社会,也学习下社会经验,在熟悉社会后根据自己情况调整,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07
一个人总说自己要做某件事,可是一直不行动,那么是不是不想呢?面对这个问题其实涉及时间管理和执行力两个方面,但是绝对不是不想。人总是在理智和感性两个方面徘徊,理智觉得学习更重要,需要做,但是我们感知觉得,看会电视更舒适,那么你就会去看电视,不代表你不想读书。而且一般感知想做的事情都比较简单,容易办到,所以我们经常追求感知主宰我们的行动。
还有的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典型动力不足,这个也是感性在作怪。这些好好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和学习点时间管理可以改善的,每个人都会如此。这个话题太大,有需要以后可以详细探讨。
08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比如这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天很舒服,就会经常聊,聊一段时间就会停止,而不是那一种一直保持稳定的朋友关系?
其实以前我一个朋友也说过这个问题,好朋友是靠联系维持的吗?我当时的答案是不是,真的友谊不需要每天一电话的维持,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仅仅友情,即使爱情过了开始的热恋也会趋于平淡,不会每天充满新奇和刺激,因此维持关系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顺其自然就可以。而且我们本性就会为了新朋友投入很多时间去稳定关系,了解彼此,所以告诉她这个问题是很正常的,不用困惑,按照自己舒适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了。
09
现在已经开始了实习,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其实每个人对于未知都会感到焦虑,因为我也不知道对于你的未来该如何去做,于是就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意见,进入社会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上面也说了,建议先找一份工作,走出来,迈出第一步我们才能考虑第二步如何去做,出了学校应该继续学习是错不了的,毕竟我们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规则,所以我们要去学习它,了解它,适应它。只是和学校被动学习理论不同,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实践,更加符合我们自身的需求。
至于学习内容很多,我觉得比较通用的应该是这几个方面,财商的学习,人际关系,职业技能,这些是你在社会上不可或缺的能力。
可能三个方面就财商比较陌生,我们就简单说了一下财商,如果说在学校,成绩单可以代表你的评价的话,那么财务报表就是你进入社会的成绩单,大家又重新回到一个起跑线上了,你可以不去了解价值如何产生,财富怎么获得,那么当你被生活所困扰的时候,你同样不会找到答案。如果你想获得财务自由,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再为生存而发愁,财商是你必须学习的内容,很实用的,没人会教导你,只能自己去选择。
对于刚进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工作是保证我们可以活着的前提,在我们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的能力,以求让我们拥有更强的能力,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我们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让我们不断整合新的资源,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源。
长此以往,你一定会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当然也希望这次谈话可以真的给她提供一个参考,哪怕起到一点作用,也算是一份有意义的交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