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一些美国名校毕业演讲,发表演讲的人大多是在社会或者学术上取得一定成就的“智者”。听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感受:这些全世界最聪明的学子们在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期间就被潜移默化地赋予了一种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使命,而他们中绝大多数对此几乎没有任何的质疑。
那么,带着这样的使命开始后续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呢?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是更可能会采取行动改变世界的那一批人!
原因何在?首先,在信念层次,他们会觉得似乎这是他们理所应当要去做的事情。其次,当身边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信念时,他们很少会以“痴心妄想”的“罪名”被泼冷水。
然而,当我们哪怕是带着一份“改变世界”的使命来到社会时,就会发现我们是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在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的过程中开始怀疑自己,“改变世界”的那一步始终是没有迈出去,终究成了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这便是成长的一种成本,一种极其高昂的成本!犹如在鸡群中长大的小鹰飞向天空的概率永远都是那么得渺茫。
那么?如何破呢?我认为只需回归问题的本质:看看那些美国名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呢?
一、他们毕业的时候大都有能搞出点大事情的信念。其实刚毕业不久的人几乎都有,起码我算是一个。不管是切合实际的梦想,还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要小看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念,它甚至在一开始就能决定未来的你是“在天上飞”还是“在地上走”。所以,趁它还没被彻底磨灭时呵护好它!《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说:希望是个美好的东西,可能是最好的!
二、他们具备更容易让这些信念生根发芽的土壤——更好的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呢?沙漠里很难做到粮食丰收便是一个好例子。我们无需抱怨自己所处环境的好坏。首先,更好的环境是他们更多的努力和更高的智力争取来的。其次,一个更好的环境也是可以创造出来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很多。
在我看来,不断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更“优质”的群体,便是一个寻找更好土壤的不错的选择。这个群体,是可以去争取,比如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平台、更大的城市;也可以去创造,比如一个更好的社群、一个更优质的朋友圈、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当身处更优质的群体时,你的那些梦想或者幻想会更大可能地被接纳而非嘲笑和泼冷水,自己也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纠结要不要采取行动,成长的成本就会小很多!
毕业工作后数次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放弃考研选择就业我损失最大的一点是什么?大约在毕业半年后找到了一个答案:丢失了一个从更高层次进入社会的机会。来到社会的这段时间,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是个普通的人,甚至在能力和资源方面处于中等以下,唯独比身边的大多数人想得“更大”点,也更努力一些。这个土壤的营养不足以让我的梦想茁壮成长,甚至在某个阶段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于是,就开始去争取、开始去创造,建立了天天写作群、加入了全国性的成长社群、订阅了优秀老师的专栏课程、设定了在职MBA的目标等等。
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累的时候,这些优质的社群或者更大的目标会给到我很多鼓励和力量!稍作调整,便会重新出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