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以来,陆陆续续发生一些看似新奇也正常的事情,今天,看了林徽因传,特别喜欢以下一段文字:
最让他心旌摇曳的是暮春时节和徽因结伴在剑桥漫步。
他们顺着蜿蜒的小河向前走,小河的上游是拜伦潭--当年拜伦经常在这里游玩。小河上下游的分界处有一座小水坝,湍急的水流在阳光下闪着碎银的光亮,柔软的水草慵懒地轻拂着水面,丛密的灌木根须在河畔的水琉璃伸展。静谧的小径上,浓荫密布碧草如茵,一辆牛奶车响着清脆的铃声消失在小路的尽头。绿荫里,古老的石壁长满青苔,娇艳的蔷薇静静地开放;厚厚的落叶堆积在树林中,缕缕光线像簇簇金箭般射进去。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辉笼罩四野,远处教堂的钟声一声声撞入人的心里...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仍然>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像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临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依然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灵魂。
其实对于徐志摩的评价,我是纠结的,我是个相信爱情看感觉的女子,假设徐志摩同样是追求爱情的人,为什么当初会如此草率的和张幼仪结婚并生子,仅仅是婚事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吗?还是其实徐志摩也是喜欢张幼仪甚至是爱张的,乃至在遇到徽因之前他们也是有感情甚至爱情的,在相信爱情的前提下,同样相信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徽因的出现,让徐志摩如沐春风,年轻貌美,才华横溢,优雅大方,想来,这样一个女子出现在任何一个男子面前也会不忍多望几眼吧,加上朝夕相对,思想碰撞,这都会让年仅25、26的男子心跳加速甚至沉迷吧?再者,徐志摩的信仰如此的明晰,爱,自由,美,在这样一个信念的催化下,徽因也曾经说过徐志摩就是一个大男孩,这样一来,即使是在梁公的劝告之下,也难以让徐悬崖勒马,虽然我相信爱情,但是我依然认为一个人要负责任,也许得到之后,又会是另外一番情景,可是如果心已系了徽因,那么对张幼仪也是不公平的,假若这些可以分得清楚,世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凄惨又动人的爱情故事了。这又怎么说得清,道得明呢,傻瓜。
但是,我很喜欢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对诗,这是真的。
当他们在浩渺的星空中相遇时,深邃无垠的天际闪耀着美丽、璀璨的光亮。
假如生活不那么如意,无论你心静不静,看看书读读书写写字,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思考,然后,心也随之静下来了。